[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垃圾渗滤液MBR生化系统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62488.2 | 申请日: | 2021-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2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骆建明;牛学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张岭;赵保迪 |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密云区水源路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氨 氧化 耦合 垃圾 渗滤 mbr 生化 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垃圾渗滤液MBR生化系统的装置,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其包括一级反硝化罐、一级硝化罐、二级反硝化罐、二级硝化罐、侧流反硝化罐、侧流IFAS厌氧氨氧化罐、外置超滤系统,其中,侧流反硝化罐通过装有侧流IFAS厌氧氨氧化罐进水阀的管道Ⅶ与侧流IFAS厌氧氨氧化罐进水口相连通;侧流IFAS厌氧氨氧化罐内的出水滚筒筛网和二级硝化罐通过装有外置超滤系统进水阀的管道Ⅷ与外置超滤系统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只需要新增侧流反硝化罐和侧流IFAS厌氧氨氧化罐就可实现对常规MBR生化处理系统设施的升级改造,不会增加反而只能减轻原有外置超滤系统的处理负荷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垃圾渗滤液MBR生化系统的装置,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而来自垃圾焚烧厂的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COD浓度在40000~80000mg/L,BOD浓度在20000~50000mg/L,氨氮浓度在2000~3000mg/L,TN浓度在2500~3500mg/L,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其他的金属、无机污染物等。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普遍采用预处理、UASB/IC/UB厌氧发酵化去除80%左右的COD,后接外置MBR生化处理系统进一步去除COD、氨氮、TN和SS,然后接纳滤膜进一步将生化系统没有去除的溶解性COD浓缩去除,最后接RO 反渗透回收清水,DTRO系统对前面RO浓水进一步减量,其中,外置MBR生化处理系统一般包括一级反硝化罐、一级硝化罐、二级反硝化罐、二级硝化罐和外置管式膜系统;但由于反硝化过程中的活性污优势菌为异养菌,反硝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可生物降解的COD碳源,特别是因为经过对氨氮和TN的去除量有限的前面的UASB/IC/UBF厌氧发酵段对进水中的易COD的去除率甚至在80%,而导致后面的反硝化罐,特别是二级反硝化罐反硝化去除硝态氮所需的可生物降解的COD严重不足,去除TN时需要大量外投加碳源投加;另外一方面,高氨氮的硝化过程也需要大量曝气能耗。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成本的污水生物自养脱氮新工艺,它是由厌氧氨氧化菌以氨氮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生成氮气的生物反应,是目前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内最经济、最简洁的工艺。部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tationand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PNA)是通过结合部分亚硝化和anammox(Lackner)的完全自养脱氮来实现的,好氧氨氧化菌(AOB)在好氧条件下将57%的进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态氮;厌氧氨氧化菌(AMX)以亚硝态氮为电子受体,将剩余比例的氨氮氧化成氮气而达到将氨氮/TN去除的目的;根据厌氧氨氧化反应化学计量法,11%的被氧化的氮以硝态氮形式产生,氧气需求和对有机碳源的需求分别减少57%和86%。
部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PNA)可以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悬浮填料和活性污泥的共同存在的单个泥膜混合(IFAS-Integrated Biofilm Activated Sludge)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在IFAS系统中,溶解氧(DO)浓度控制在0.5-1.5mg/l之间,好氧氨氧化菌(AOB)主要生长在活性污泥中,而厌氧生物膜主要着附在MBBR悬浮填料上,部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在同一个IFAS泥模混合的生物膜反应器中同时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垃圾渗滤液MBR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垃圾渗滤液MBR生化系统的装置,可应用于两级反硝化/硝化(AO)+MBR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垃圾渗滤液设施的改造和新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624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MBBR载体的芬顿高级氧化的装置
- 下一篇:介入手术中耗材保护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