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梁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58241.3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9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范春生;杜磊;冯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6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梁夹具,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装设有第一支撑板件,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活动套设有可调件,所述可调件包括套设在固定件外部的套体和通过焊接固定在套体上方的第二支撑板件,所述套体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可调件通过第一通孔沿固定件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固定件上面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固定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固定件侧面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沿固定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固定件和可调件通过插入第二通孔或者第三通孔内部的固定斜铁限位并固定,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梁侧模板的快速固定,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使用方便和快捷,还可以保证浇筑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具加固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梁夹具。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梁及梁柱节点位置处的模板加固是施工中的重点及难点。例如在悬梁的浇注过程中,由于悬梁自身下凸的方形结构,造成浇注悬梁用的梁底模板和梁帮模板需要按照悬梁的结构设置,极容易造成模板自身限位的不准确,影响悬梁的浇注质量。
而且现有浇注梁及梁柱节点的模板多采用先搭设梁模板,在利用对拉螺杆、钢管及卡扣进行加固,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后期还需要将对拉螺杆拆除,影响施工进度。
传统的梁侧模板需要用木方作为次楞,双钢管作为主楞,采用对拉螺栓穿过梁身固定梁侧模板,工艺耗时,成本高,施工不灵活和轻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梁夹具,可以实现对梁侧模板的快速固定,减少拉螺杆的使用数量,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使用方便和快捷,还可以保证浇筑施工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梁夹具,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装设有第一支撑板件,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活动套设有可调件,所述可调件包括套设在固定件外部的套体和通过焊接固定在套体上方的第二支撑板件,所述套体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可调件通过第一通孔沿固定件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固定件上面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固定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固定件侧面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沿固定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固定件和可调件通过插入第二通孔或者第三通孔内部的固定斜铁限位并固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方形钢管材料构件制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互间隔交叉分布。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都为方形通孔或者U型通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装设有第一支撑板件,所述固定件和第一支撑板件呈“L”形。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件和第二支撑板件都由三角形工字钢材料构件制成或者由方形钢管材料构件制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件和第二支撑板件之间的距离小于50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斜铁呈斜面梯形形状。
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第一支撑板件和第二支撑板件之间装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和固定梁侧模板的钢木龙骨,所述钢木龙骨一侧装设有用于将混凝土浇筑面固定成型的梁侧模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新型梁夹具均匀装设在钢木龙骨上,所述新型梁夹具之间的间隔为5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件装设在梁侧模板下方,所述有第一支撑板件装设在梁侧模板侧方,所述可调件在固定件上移动,将梁侧模板的另一侧进行支撑,最后,使用固定斜铁插入到第二通孔或者第三通孔内部,将固定件和可调件限位并固定,并将梁侧模板进行固定;本夹具可以减少拉螺杆的使用数量,实现对梁侧模板的快速固定,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使用方便和快捷,还可以保证浇筑施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58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