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脱落小卡车前保险杠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48437.4 | 申请日: | 2021-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4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戎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弘铭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24;B60R19/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落 小卡 车前 保险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脱落小卡车前保险杠,具体涉及前保险杠技术领域,包括护板和防脱落机构,所述护板顶部设有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主杠,所述主杠两侧均设有侧杠,所述侧杠外端套设有外管,所述侧杠内侧设有多个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外端设有滚筒。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移机构,在物体与车辆的碰撞位置较为向两侧偏移时,碰撞物体便会与相应一侧的侧杠及侧杠内侧的滚筒直接接触,由于侧杠和滚筒的角度向后偏移,在碰撞时,滚筒将会发生滚动,同时碰撞的物体会在滚筒的滚动和侧杠的偏移角度作用下向侧杠所在一侧进一步偏移,以此减小碰撞给侧杠、护板及车辆自身带来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前保险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防脱落小卡车前保险杠。
背景技术
汽车的保险杠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位置不同可分为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二者都用于在汽车受到碰撞时吸收和缓解冲击力,以此对车身及车辆内部人员进行保护,其中前保险杠安装在汽车车头部分,是汽车在事故中受到损伤最为频繁的地方,也是起保护作用最大的部位。
汽车的前保险杠主要由塑料和金属材料制成,与车架铆接或焊接在一起,在受到较强的冲击时极易与车身分离脱落,此外,现如今保险杠除要求具有较强的保护能力之外,还需要拥有质量轻、便于安装和美观等特点,保险杠在受到撞击时往往通过自身受到损毁的方式来保全车身,这使得保险杠受到损毁的频率极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落小卡车前保险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小卡车前保险杠,包括护板和防脱落机构,所述防脱落机构设在护板后侧,所述护板顶部设有转移机构;
所述转移机构包括主杠,所述主杠设在护板顶部,所述主杠两端均与护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杠两侧均设有侧杠,所述侧杠两端均与主杠外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杠外端套设有外管,所述侧杠内侧设有多个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两端均与侧杠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外端设有滚筒,所述滚筒与中心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护板前侧镶嵌有多个通风网,所述护板前侧固定设有多个荧光条,所述荧光条设在通风网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护板底端固定设有两个底架,所述护板底部设有下护板,所述下护板后侧与两个底架前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护板后侧设有安装板。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前侧固定设有多个套管,所述套管内部后壁上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设有内杆,所述内杆设在套管内部,所述内杆一端延伸至套管前侧并与护板后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脱落机构包括两个钢缆,所述钢缆设在护板后侧,两个所述钢缆分别设在安装板两侧,所述护板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钢缆一端分别通过两个通孔延伸至护板前侧,所述钢缆一端固定设有固定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移机构,在护板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两个侧杠,两个侧杠的角度微微向后侧倾斜,这使得侧杠内侧安装的多个滚筒也由内侧向外侧的依次向后倾斜,在物体与车辆的碰撞位置较为向两侧偏移时,碰撞物体便会与相应一侧的侧杠及侧杠内侧的滚筒直接接触,由于侧杠和滚筒的角度向后偏移,在碰撞时,滚筒将会发生滚动,同时碰撞的物体会在滚筒的滚动和侧杠的偏移角度作用下向侧杠所在一侧进一步偏移,以此减小碰撞给侧杠、护板及车辆自身带来的损害。
2、本实用新型通过钢缆向后的拉力带动固定片向后拉动,使得护板被向后拉紧与车身固定,一旦护板和安装板与车身之间的铆接和焊接的部位因碰撞而断裂时,由于钢缆本身的柔韧性较强,因此碰撞不会对钢缆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即使铆接和焊接部位断裂,护板整体在钢缆的连接下仍然不会从车身上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弘铭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市弘铭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484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