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软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39999.2 | 申请日: | 2021-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5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H·赖因哈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39/02 | 分类号: | F16L39/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程猛 |
| 地址: | 德国米***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装置 | ||
1.多软管装置,具有外软管(2)、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外软管(2)中的内软管(3、3a)和至少一个联接端部(4、4a),所述外软管(2)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连接在所述联接端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端部(4、4a)具有用于所述外软管(2)的通流开口(5、5b),在所述通流开口中布置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容纳部(6、6a、6b),其中,所述容纳部在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6、6a、6b)在多于一半的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流开口和所述容纳部通过彼此偏心错开的钻孔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承载软管接头(7、7a、7b),所述软管接头插入到容纳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软管接头(7、7a、7b)被压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具有从内部扩张的压接套筒(8、8a)。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7、7a、7b)由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7、7a、7b)利用压配合而保持在所述容纳部(6、6a、6b)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接头上构造有保持凸缘(15),所述保持凸缘支撑在所述联接端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凸缘(15)构造成环绕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接端部(4、4a)中构造有沉降部,所述软管接头(7、7a、7b)或所述保持凸缘配合到所述沉降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7、7a、7b)或所述保持凸缘(15)填充所述沉降部的深度。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具有从内部扩张的压接套筒(8、8a),所述联接端部(4、4a)具有平坦的端面,所述软管接头(7、7a、7b)和/或所属的压接套筒(8、8a)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伸出超过所述端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由的联接端部(4、4a)上安放有密封元件(9、9a),所述密封元件沿着整个环周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外直径小于所述通流开口(5、5b)的内直径。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软管接头(7、7a、7b)的外直径小于所述通流开口(5、5b)的内直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外直径是所述通流开口(5、5b)的内直径的至多一半那么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珀有限公司,未经纽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399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排水工程沉泥井清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承装配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