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油型密封橡胶圈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35770.1 | 申请日: | 2021-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89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嘉跃龙密封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9/20 | 分类号: | F16J9/20;F16J9/28;F16L23/22 |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黄华 |
| 地址: | 3251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油型 密封 橡胶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油型密封橡胶圈,包括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外侧安装有耐油机构;所述耐油机构包括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复合在橡胶圈的外壁,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外壁复合有第二防护层。该耐油型密封橡胶圈,相对比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橡胶圈和耐油机构之间的配合,在橡胶圈的外壁依次复合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第一防护层由硅橡胶材质制成,增强橡胶圈的耐油性能,且第二防护层由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使橡胶圈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性能,提高橡胶圈的耐用性,解决了现有的密封橡胶圈在使用时,由于长期受油液的洗礼,使其损坏降低耐用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橡胶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油型密封橡胶圈。
背景技术
橡胶密封圈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环形罩,固定在轴承的一个套圈或垫圈上并与另一套圈或垫圈接触或形成窄的迷宫间隙,防止润滑油漏出及外物侵入,同时也可以对管道之间密封。
但是现有的密封橡胶圈在使用时,由于长期受油液的洗礼,使其损坏降低耐用性的问题,同时存在现有的密封橡胶圈由于长时间的挤压,会导致变形,从而影响密封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油型密封橡胶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密封橡胶圈在使用时,由于长期受油液的洗礼,使其损坏降低耐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油型密封橡胶圈,包括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外侧安装有耐油机构;
所述耐油机构包括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
所述第一防护层复合在橡胶圈的外壁,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外壁复合有第二防护层。增强橡胶圈的耐油性能,提高橡胶圈的耐用性。
优选的,所述橡胶圈的左侧贴合有第一套板,所述橡胶圈的右侧贴合有第二套板。橡胶圈对第一套板与第二套板之间的连接处密封。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板的内壁固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二套板的内壁固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相连通。便于外界油液的流通。
优选的,所述橡胶圈的内部安装有密封机构;
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凹槽、顶块、横杆、夹板和橡胶球;
所述凹槽开设在橡胶圈的外侧内壁,所述凹槽的内表面固接有顶块,所述顶块的内侧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内侧固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内侧固接有橡胶球。通过橡胶球的弹性可以使顶块复位,使橡胶圈始终抵紧在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上,增强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的外侧安装有六个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孔、螺栓和螺母;
多个所述安装孔分别开设在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的外侧内壁,所述安装孔的内表面均贴合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螺母。便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耐油型密封橡胶圈,相对比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橡胶圈和耐油机构之间的配合,在橡胶圈的外壁依次复合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第一防护层由硅橡胶材质制成,增强橡胶圈的耐油性能,且第二防护层由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使橡胶圈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性能,提高橡胶圈的耐用性,解决了现有的密封橡胶圈在使用时,由于长期受油液的洗礼,使其损坏降低耐用性的问题;
通过橡胶圈、第一套板、第二套板、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密封机构之间的配合,当第一套板与第二套板连接时,使橡胶圈受到挤压,橡胶圈上凹槽内的顶块通过横杆带动夹板向内侧移动,使橡胶球挤压压缩,反之通过橡胶球的弹性可以使顶块复位,使橡胶圈始终抵紧在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上,增强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密封性,解决了现有的密封橡胶圈由于长时间的挤压,会导致变形,从而影响密封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嘉跃龙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永嘉跃龙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357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