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道岔钢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29907.2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40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璞;王树国;赵振华;李伟;杨东升;樊小平;葛晶;王猛;司道林;钱坤;杨亮;王钟苑;王琨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7/10 | 分类号: | E01B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赵洋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道岔 钢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道岔钢轨结构,包括轨枕、扣件系统组、直基本轨、曲基本轨、直连接轨、曲线尖轨、护轨和道岔机芯,直基本轨和直连接轨平行设置,曲基本轨设置在直连接轨外侧,曲线尖轨设置于直基本轨和直连接轨之间,曲线尖轨线型与直基本轨线型、直连接轨线型交叉,曲线尖轨线型与直连接轨线型交叉位置设置道岔机芯,道岔机芯连接曲线尖轨末端和直连接轨末端,道岔机芯两侧、与道岔机芯对应位置的直基本轨内侧,与道岔机芯对应位置的曲基本轨内侧分别设置护轨,曲线尖轨前端与直基本轨活动密贴,扣件系统组采用弹性夹连接护轨和曲基本轨。本实用新型曲尖轨使用寿命将显著提升;同时避免车轮撞击护轨开口段的风险,确保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道岔钢轨结构。
背景技术
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在我国普速铁路中大量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道岔主要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道岔曲尖轨易发生侧磨、鱼鳞伤等病害,尖轨寿命短;尖轨长12.4m,转辙器第二牵引点至尖轨跟端长度7.85m,第二牵引点至尖轨跟端存在不足位移;使用预埋套管式扣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套管损坏频繁且更换困难,造成了巨大的养护维修工作量;滑床台板采用刚性扣压基本轨,钢轨抗倾翻能力较弱。
既有的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是2007年设计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造成其使用寿命较短,养护维修工作量较大。而这些问题大部分可以通过结构优化来解决,但目前尚无针对该类型道岔的结构优化方案,也无可替代的新一代道岔。
因此,有必要针对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改善道岔的使用性能,提升道岔的服役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造成其使用寿命较短,养护维修工作量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道岔钢轨结构,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改善道岔的使用性能,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道岔钢轨结构,包括若干轨枕、扣件系统组、直基本轨、曲基本轨、直连接轨、曲线尖轨、护轨和道岔机芯,轨枕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直基本轨、曲基本轨、直连接轨、曲线尖轨、护轨和道岔机芯通过扣件系统组安装在轨枕上方,直基本轨和直连接轨平行设置,曲基本轨设置在直连接轨外侧,曲线尖轨设置于直基本轨和直连接轨之间,曲基本轨和曲线尖轨走势方向相同,曲线尖轨线型与直基本轨线型、直连接轨线型交叉,曲线尖轨线型与直连接轨线型交叉位置设置道岔机芯,道岔机芯连接曲线尖轨末端和直连接轨末端,道岔机芯两侧、与道岔机芯对应位置的直基本轨内侧,与道岔机芯对应位置的曲基本轨内侧分别设置有护轨,直连接轨前端与曲基本轨活动密贴,曲线尖轨前端与直基本轨活动密贴,曲线尖轨线型为相离半切线型,直基本轨与曲线尖轨密贴位置的直基本轨工作面向内凹陷,直基本轨与曲线尖轨密贴位置的曲线尖轨与直基本轨密贴面的凹陷位置的工作面配合。
采用刨切基本轨加厚尖轨的技术,在尖轨前端与基本轨密贴的区域,通过刨切基本轨的方法实现尖轨的快速加厚,提高尖轨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能,延长尖轨使用寿命。
通过相离半切线型技术,可增长尖轨前端直线段长度,避免尖轨前端的过度磨耗,但是会造成尖轨尖端冲角的增大,列车逆向进入道岔时的冲击效应会有所提高,通过刨切基本轨加厚尖轨的技术,可实现尖轨的快速加厚,提高尖轨前端的粗壮度和强度,确保在采用相离半切线型技术致使冲角增大、冲击效应提高后尖轨强度能够满足要求。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道岔钢轨结构,作为优选方式,曲线尖轨尖轨根端的工作边为直线型,曲线尖轨工作边曲线线型区域与直线型区域相切。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道岔钢轨结构,作为优选方式,曲基本轨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圆弧线段、直线轨距过渡段、第二圆弧线段和直线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29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血枕
- 下一篇: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