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漆面贴膜的裁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29160.0 | 申请日: | 2021-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48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袁黎光;王杰;黄泽熹;崔庆实;刘健;杨小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26B9/00 | 分类号: | B26B9/00;B26B27/00;B29C63/02;B29C63/00;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亚楠 |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漆面贴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贴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身漆面贴膜的裁切装置,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的下表面设有朝下延伸的刺穿部,所述垫片的上表面设有朝上延伸的手持部;所述刺穿部沿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为120-150μm。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持部驱动刺穿部刺入保护膜,同时垫片的下表面抵接至保护膜的上表面,使用者通过驱动手持部沿车身轮廓滑动,从而带动刺穿部沿车身轮廓边缘对保护膜进行裁剪,操作便捷且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贴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漆面贴膜的裁切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漆面贴膜,能够达到保护原漆、装饰车身的目的。目前用于粘贴在车身的保护膜大多数为高性能的聚氯乙烯膜和聚氨酯膜,具有充分贴合车身漆面及内饰各种基材表面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柔韧性、耐久性、抗化学腐蚀性等优点,有效保证在贴膜过程中对曲折的车身表面进行准确、无缝隙、无气泡地贴覆。
车身漆面在贴膜过程中,需要沿车身的轮廓边缘裁剪保护膜,使保护膜的形状与车身的形状一致,增强车身的美观性。目前用于裁剪保护膜的方式为采用美工刀沿车身的轮廓边缘裁剪,过程中需要依靠操作者熟练的经验把控美工刀的插入深度,若下刀力度过小则保护膜难以切割下来,若下刀力度过大则容易划伤车身漆面,因此能够完美裁剪保护膜的技术难度较大,导致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车身漆面在贴膜过程中存在裁剪保护膜难度高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漆面贴膜的裁切装置,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的下表面设有朝下延伸的刺穿部,所述垫片的上表面设有朝上延伸的手持部;所述刺穿部沿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为120-150μm。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垫片两侧的滑轨,所述垫片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刺穿部呈刀片状或针体状。
进一步地,所述刺穿部为不锈钢、陶瓷、金刚石及玻璃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的下表面为圆弧面或椭圆弧面或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为不锈钢、陶瓷及硬质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的下表面的滑动摩擦系数小于0.5。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沿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为10-20c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漆面贴膜的裁切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持部驱动刺穿部刺入保护膜,同时垫片的下表面抵接至保护膜的上表面,使用者通过驱动手持部沿车身轮廓滑动,从而带动刺穿部沿车身轮廓边缘对保护膜进行裁剪,操作便捷且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保护膜的厚度适配性地设计刺穿部的长度尺寸(即刺穿部的长度尺寸为120-150μm),通过垫片的下表面与保护膜的上表面相抵以起到对裁切深度的定位作用,避免了现有通过人为判断存在失误的风险,对车身漆面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漆面贴膜的裁切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滑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漆面贴膜的裁切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滑轨;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漆面贴膜的裁切装置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增加滑轨;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垫片沿滑轨滑动的一个轨迹示意图;
图中,
1、垫片;11、上表面;12、下表面;
2、刺穿部;
3、手持部;
4、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未经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29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磷酸降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