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废气循环利功能的化肥高塔造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28604.9 | 申请日: | 2021-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76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航;谢永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绿之缘高塔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6/10 | 分类号: | B01D46/10;B01D46/24;B01D46/00;B01D53/78;B01D53/58;B01D53/38;B01J6/00;B01J2/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 地址: | 366215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废气 循环 功能 化肥 高塔造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废气循环利功能的化肥高塔造粒装置,包括高塔本体、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位于所述高塔本体的前侧,所述第二箱体位于所述高塔本体的后侧,所述高塔本体前侧的上部横向连通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箱体内腔的中部连通,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塔化肥造粒技术领域。该具有废气循环利功能的化肥高塔造粒装置,废气通过废气管进入第一箱体的内腔,再通过过滤罩对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后,除尘后的废气通过连接管进入缠绕管的内部,通过缠绕管对输送管输料过程中进行加热,对原料进行预加热,提高对装置对原料的融化效率,降低装置对原料融化所需的热量,对废气进行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塔化肥造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废气循环利功能的化肥高塔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高塔化肥造粒是采用熔融尿素与磷、钾等原料,在充分混合的情况下,从高塔顶部喷淋而下,自然冷却造粒,生产过程无水分引入和三废排放,设计双塔造型,是在原基础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节省土建投资,流程更加衔接,产品外观光滑,并带有针孔状,自身具有防伪功能,其含氮量为世界复合肥制造领域最高;生产过程中加入一种生物酶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肥料中各种养分在土壤中的分解和流失,前景十分广阔。
现有的化肥高塔造粒装置,在加工使用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且废气的温度较高,现有化肥高塔造粒装置技术中大多没有对废气进行循环利用,使装置的热量流失较高,加大装置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废气循环利功能的化肥高塔造粒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化肥高塔造粒装置,在加工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对废气进行循环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废气循环利功能的化肥高塔造粒装置,包括高塔本体、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位于所述高塔本体的前侧,所述第二箱体位于所述高塔本体的后侧,所述高塔本体前侧的上部横向连通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箱体内腔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内腔的顶部横向设置有除尘网,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竖向连通有连接管,所述高塔本体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表面环绕设置有缠绕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缠绕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缠绕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箱体内腔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内腔的上部竖向设置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底端设置有喷淋管,所述注液管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二箱体后侧的顶部横向连通有排放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内腔的中部横向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可转动地竖向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设置有刷板,所述转动杆的底端横向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刮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的前侧面横向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横向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后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所述传动杆的后端竖直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转动杆的表面水平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刷板的刷毛与所述除尘网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刮板的刮片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接触,所述支撑板上环形开设有通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竖向连通有排灰管,所述排灰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封堵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后侧的底部横向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内壁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罩,所述过滤罩罩设于所述连接管底端的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绿之缘高塔肥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绿之缘高塔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286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