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源并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15195.9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1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董兴欣;陈俊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五洲浩特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岩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10 | 分类号: | H02J1/10;H02J7/3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傅成欣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电源 并联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源并联系统,属于直流电源技术领域,包括多套直流单元,多套所述直流单元并联于馈电屏的输入端,所述直流单元包括并联输出的充电机屏和电池组,所述直流单元与所述馈电屏之间连接有防逆流二极管,当充电机屏连接的外部交流失去,某一套直流单元的电池组同时发生失效时,其他的直流单元的电池组可继续供电,从而保证主要控制设备的安全可靠供电,使系统可靠性满足N‑1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电源并联系统。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一种化学能与电能之间随时互相转化的最常用设备,成为当前要求可靠供电的原始控制单元的基本供电电源,充电机屏2与多节蓄电池组成的电池组4构成了基本直流电源系统,如图1所示。直流电源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是一切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单节电池的可靠性受充电电流、电压、放电电流、环境温度等多因素影响,造成蓄电池内部化学能与电能转化能力的失效,这种失效存在突然性,这种电池的内部失效外观上难于发现,且由于充电机屏2运行在充电模式时,在充电机屏2工作的情况下,负荷也无法感知电池的失效,电网事故时,正是控制单元该发挥作用之时,然而也是外部交流可能失去之时,一旦充电机屏2的外部交流电源跳闸,充电机屏2则退出,则立即发生原始控制单元的失电,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设备失控。
对于整个电池组系统,只要一节电池极板或接线腐蚀断开造成电池失效,整组电池即失效,电池组是上百节电池的串联使用,失效概率是单节的百倍。
面对高概率的直流单元失效问题,当前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是靠一年、半年、三个月逐步提高频率的人工检测电池,人工检测前需首先并联一组备用电池组,再进行充放电核容检测,而且即使刚检测完的电池组,下一时刻也难于保证其可靠不失效,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还有改电池组串联为并联方案,但这需要每节蓄电池都要配置均流措施,大量增加的电子器件又带来了新的不可靠性,而且串联的均流元件会限制电池的短路放电电流,造成不能驱动空开跳闸隔离短路点的问题;还有的加入蓄电池的在线检测手段,这能够及时发现失效的蓄电池,但是在失效电池的更换与事故发生之间仍然留有失控空隙;还有的配置双套直流单元,但两套电池组会发生环流,不能并联运行,两套直流单元只能独立带负荷,对于负荷而言还是单套直流供电,电池的失控问题还是没有根本性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流电源并联系统,使系统可靠性满足N-1要求,保证主要控制设备的安全可靠供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流电源并联系统,包括多套直流单元,多套所述直流单元并联于馈电屏的输入端,所述直流单元包括并联输出的充电机屏和电池组,所述直流单元与所述馈电屏之间连接有防逆流二极管。
进一步的,所述馈电屏包括负荷母线,所述充电机屏的正输出端和所述电池组的正输出端并联于所述负荷母线的正极母线,所述充电机屏的负输出端和所述电池组的负输出端并联于所述负荷母线的负极母线,所述防逆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直流单元的正输出端、负极连接于所述正极母线。
进一步的,所述防逆流二极管由两个二极管串联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单元与所述馈电屏连接有防断极回路,当所述防逆流二极管断极时,所述防断极回路导通所述直流单元与所述馈电屏。
进一步的,所述防断极回路包括监视继电器和短接接触器,所述监视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防逆流二极管并联,所述监视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短接接触器的线圈串联后与所述电池组并联,所述短接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防逆二极管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监视继电器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正极母线电压低于所述监视继电器动作电压时,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监视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有二极管组,所述二极管组由四个两两并联后串联在一起的二极管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五洲浩特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岩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潍坊五洲浩特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岩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151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