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车组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09147.9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52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韩俊宝;周俊;夏侯东;朱道进;朱元忠;陈安鹏;郑斌;陶恒莹;高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22;H01B7/18;H01R11/09;H01R11/01;H01R4/30;H01R13/51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组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动车组电缆,包括电缆芯,电缆芯的外壁缠绕有铝箔层,铝箔层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第一铁网罩和第二铁网罩,第一铁网罩和第二铁网罩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橡胶防护层,橡胶防护层的一端套接有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第一连接壳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杆壁活动套接有连接套,连接套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壳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的内壁共同活动连接有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动车组电缆的抗压和抗扭能力,提高动车组电缆的使用寿命,也能够有效提高动车组电缆接头连接的牢固性,并保障动车组电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动车组电缆。
背景技术
动车组是由若干动车组合而成,即多动力车辆组,至少有两个动车,其中带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带动力被被拖着走的车厢叫拖车,动车组列车一般是几个动车和几个拖车的组合,只有更高速度试验列车为纯动车组,在动车组生产过程中,其内部需要铺设大量的电缆,以便保障动车组正常使用。
现有的动车组电缆存在抗扭能力较差的情况,动车组电缆容易被扭伤,进而影响动车组电缆的使用寿命,以及动车组电缆还存在相互连接不牢固的情况,动车组电缆接头处容易松动,并影响动车组电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动车组电缆不仅存在抗扭能力较差的情况,还存在相互连接不牢固的问题,而提出的动车组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动车组电缆,包括电缆芯,所述电缆芯的外壁缠绕有铝箔层,所述铝箔层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第一铁网罩和第二铁网罩,所述第一铁网罩和第二铁网罩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橡胶防护层,所述橡胶防护层的一端套接有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所述第一连接壳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杆壁活动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的内壁共同活动连接有连接机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壁开设有多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壁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孔壁螺纹连接有塑料螺栓,所述塑料螺栓的外壁活动套接有导电片、导电压片和绝缘片,所述导电片的下表面与连接槽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压片的上表面与绝缘片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的外壁均开设有螺纹通孔,相邻两个所述螺纹通孔的孔壁共同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的两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C形挡环,所述C形挡环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的外壁均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动车组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动车组电缆,通过设置有第一铁网罩、第二铁网罩和橡胶保护层,首先电缆芯通过铝箔层进行初步保护,之后通过第一铁网罩和第二铁网罩对电缆芯进行支撑保护,同时通过第一铁网罩、第二铁网罩和橡胶保护层对电缆进行外部保护,使具有较强的抗扭能力,还能够提高电缆的抗压能力,该机构能够有效提高动车组电缆的抗压和抗扭能力,提高动车组电缆的使用寿命。
2、该动车组电缆,通过设置有连接机构、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当动车组电缆需要相互连接时,首先两个动车组电缆的侧端放入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内,之后把电缆芯的各个缆线插入导电片和导电压片之间,并通过塑料螺栓压紧固定,之后通过固定螺栓连接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使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配合弧形橡胶块挤压固定动车组电缆,防止动车组电缆接头松散,该机构能够有效提高动车组电缆接头连接的牢固性,并保障动车组电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091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放式多头热咀
- 下一篇:一种人脸识别自助结算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