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山井下双导流自动放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08714.9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78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泽;杨莉萍;马成文;姚洋;朱强强;王开明;高强祖;赵升;尹夏;赵生祥;娄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22 | 分类号: | B65G67/22;B65G67/06;B65G69/00;B65G65/00;B65G65/4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代理有限公司 62100 | 代理人: | 文艺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井下 导流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山井下双导流自动放矿装置,以解决矿山井下矿石输送时,装矿、运输效率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该装置,包括矿山溜井,矿山溜井底部固定有与矿山溜井井口适配的漏斗本体,漏斗本体的出口端固定有出料口,出料口包括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的外侧设有机架,机架包括横梁和设置在横梁两侧的支撑杆,两支撑杆上部安装闸门,一侧支撑杆下部设有第一光电开关、另一侧支撑杆下部设有第二光电开关,设计两个导流槽,达到“一次对位、两点装矿”,一次装满矿车的目的,减少了电机车与漏斗口对位时间,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操作安全隐患,提高了矿车装矿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山井下双导流自动放矿装置。
背景技术
矿山井下溜井是矿石溜破输送系统的关键设施,振动放矿机是矿石溜井的核心设备。
受溜井直径的限制,传统矿石溜井振动放矿机的单台板为3100×1400mm长方形,出口为宽度1400mm,而“4m³侧卸式矿车”箱体长4000mm。因此每节矿车在装矿过程中必须在振动放矿机旁人工操作,电机车缓慢拉动矿车,当矿车头端到达振动放矿机的漏斗正下方时,放矿操作人员打铃给电机车司机信号,电机车停止,放矿人员操作振动放矿机为矿车装矿,当矿车头端装矿到达限定高度时,放矿操作人员再次打铃给电机车司机信号,电机车缓慢拉动矿车,当矿车尾端到达振动放矿机漏斗正下方时,放矿操作人员打铃给电机车司机信号,电机车停止,放矿人员操作振动放矿机为矿车尾端装矿,当矿车尾端装矿到达限定高度时整节矿车装矿完毕,放矿操作人员打铃给电机车司机信号为下一节矿车装矿,因此每节矿车至少进行前后端两次对位才能装满,即通过“两点对位装矿”才能将矿车装满;在矿车对位时为防止矿石从矿车连接的空档掉落到轨面上,在振动放矿机漏斗的口设有闸板卡槽,当每节矿车装满时需人工插上闸板,才能开动电机车对位下一节矿车。
有轨运输系统承担着矿石运输任务,采用14t电机车牵引12节“4m³侧卸式矿车”编组拉矿。“4m³侧卸式矿车”车体总长4500mm,箱体长4000mm。通过对矿车编组实际装矿计时,每列矿车编组完成装矿至少要对位30次以上(有的矿车需要反复对位),装满一列矿车用时至少需要23分钟以上,其中由于矿车对位占用时间约10分钟以上,按每班26列次拉矿计算,用于矿车装矿对位时间4小时;当每节矿车装满时需人工插上振动放矿机漏斗的口的闸板,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无法提升运输效率,也无法对减员增效创造条件及无法实现有轨运输系统的自动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井下双导流自动放矿装置,以解决矿山井下矿石输送时,装矿、运输效率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山井下双导流自动放矿装置,包括矿山溜井,所述矿山溜井底部固定有与矿山溜井井口适配的漏斗本体,漏斗本体的出口端固定有出料口,出料口包括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的外侧设有机架,机架包括横梁和设置在横梁两侧的支撑杆,两支撑杆上部安装闸门,一侧支撑杆下部设有第一光电开关、另一侧支撑杆下部设有第二光电开关,且第一光电开关与第二光电开关对称,一侧支撑杆上设有电铃。
进一步地,所述闸门的边框上固定吊环,横梁上安装第二导向滑轮,靠近一侧支撑杆的横梁上安装第一导向滑轮,靠近第一导向滑轮的支撑杆上固定微型卷扬机,钢丝绳一端绕在微型卷扬机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导向滑轮、第二导向滑轮后固定在吊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底部设有闸门开启限位开关,一侧支撑杆上设有闸门关闭限位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底部设有激光料位计。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本体底部固定振动电机。
进一步地,一侧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087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