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湿化气道的挤压式吸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03775.6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4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吴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贾彦虹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湿化气道 挤压 吸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湿化气道的挤压式吸管,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雾化喷头、连接头、胶套、第一螺纹柱、垫圈、针管、第一对接柱、观察窗、限位板、推杆、推盘、气囊、第二螺纹柱和第二对接柱。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外部嵌套连接有胶套,胶套的直径大于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直径之和,且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胶套均采用人体硅胶制作构成管状结构,将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固定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上分别嵌套连接有垫圈,通过垫圈使针管和气囊能够与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密封连接,雾化喷头上密布有雾化喷水口,且雾化喷头呈球形,通过球形雾化喷头,防止雾化喷头上的喷嘴被痰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式吸管,具体为一种用于湿化气道的挤压式吸管,属于挤压式吸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吸痰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症于昏迷病人、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的情况、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吸痰时将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患者张口,一手将导管末端折叠(连接玻璃接管处),以免负压吸附粘膜,引起损伤,另一手用无菌持物钳持吸痰导管头端插入病人口腔咽部,脚踩吸引器开关,放松导管末端,先将口腔咽喉部分泌物吸净,然后更换吸痰管,在患者吸气时顺势将吸痰管经咽喉插入气管达一定深度(约15cm),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病人缺氧。
由于气管插管吸痰时每次都需要湿化气道,现在用的是盐水抽取打进管道里,极为不便,因此,则需要一种用于湿化气道的挤压式吸管,然而现有的挤压式吸管大多存在各种问题,其一、现有的挤压式吸管上的雾化喷头大多没有设置球形喷头,导致喷嘴可能被痰堵塞,其二、现有的挤压式吸管大多采用一体化连接结构,导致装置在使用后只能将其整体清洗,无法对其拆卸清洗,进而导致有些位置无法清洗到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湿化气道的挤压式吸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湿化气道的挤压式吸管,包括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共同构成该用于湿化气道的挤压式吸管的主体结构,所述第一软管的尾端固定有雾化喷头,所述第二软管的尾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第一软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二软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外部嵌套连接有胶套,胶套的直径大于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直径之和,且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胶套均采用人体硅胶制作构成管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上分别嵌套连接有垫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软管的顶端通过第一螺纹柱连接有针管,第二软管通过第二螺纹柱连接有气囊,且针管和气囊的左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管的中心处设置有矩形观察窗,针管的右端固定有限位板,针管的内部设置有圆形橡胶垫,橡胶垫上连接有推杆,推杆位于针管内部空腔中,且推杆的右端固定有推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雾化喷头上密布有雾化喷水口,且雾化喷头呈球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03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移除的不干胶胶带
- 下一篇:微型光学防抖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