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动机构和管状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03099.2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1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唐韧;刘胜利;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奥科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H02K7/116;H02P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林怡妏 |
地址: | 516213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机构 管状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制动机构和应用该制动机构的管状电机,该制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以及扭簧,其中,第一传动件的第一本体传动连接于驱动部,第二传动件的第二本体转动连接于第一本体,输出部连接于第二本体,扭簧本体弹性套接于第一本体,制动部位于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机构具有较好的制动性能,可有效的避免管状电机由于外部负载过大而产生的打滑现象,管状电机的制动效果更好,使用性能更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动机构和管状电机。
背景技术
管状电机作为驱动装置,是一种被广泛运用在电动卷帘门、卷帘窗、车库门、遮阳篷等装备中的常用动力驱动装置。传统管状电机由于其具有结构紧凑、转矩大、转速慢等优点,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运用,传统的管状电机主要包括驱动源以及动力传递装置,有的还包括减速装置等一些其他辅助装置,但是传统的管状电机在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结构设计缺陷,具体叙述如下:当所述传统管状电机电源切断后,其驱动源的转子以及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在高速运转过后,由于惯性作用仍然会转动,再加上管状电机所负载的卷帘门等装备的自身重力也会带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以及驱动源的转子转动,使得所述传统管状电机在切断电源后,其所负载的卷帘门等装备会因为自重以及电机的惯性等因素而发生下滑现象,造成卷帘门停止定位不准等现象,从而给所述传统管状电机的使用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关技术中,管状电机的制动主要是通过电机自身的转子实现的,其制动效果较差。当输出端的负载过大时,管状电机会发生“打滑”的现象,即转子相对于定子转动,如此管状电机的使用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机构,旨在提高管状电机的制动效果和使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制动机构,应用于管状电机,所述管状电机包括驱动部和输出部,所述制动机构包括: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本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本体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部;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本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输出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以及
至少一扭簧,所述扭簧包括扭簧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扭簧本体端部的制动部,所述扭簧本体弹性套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制动部位于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之间;
所述制动机构具有制动状态和传动状态,当处于传动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抵接于所述制动部,以使所述扭簧本体克服弹力膨胀,并带动所述扭簧本体和所述第二传动部转动;
当处于制动状态时,所述第二传动部可抵接于所述制动部,以使所述扭簧本体沿弹力方向收缩,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两个第一传动凸缘,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凸缘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两个第二传动凸缘,两个所述第二传动凸缘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制动部包括两个制动段,两个所述制动段设于所述扭簧的相对两端;
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凸缘和两个所述第二传动凸缘呈交错间隔设置,一所述制动段位于相邻的一所述第一传动凸缘和一所述第二传动凸缘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传动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制动机构包括多个扭簧,多个所述扭簧本体沿所述第一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连接轴,所述第一本体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本体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第二轴孔,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将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奥科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奥科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03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