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常开双向电磁继电器推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93755.1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9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钱伟;姚叶军;卢静;徐浩忠;信永强;仲钦男;李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力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H01H50/64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杨晓华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开 双向 电磁 继电器 推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常开双向电磁继电器推动结构,包括可动端子、左侧固定端子、右侧固定端子、用于实现可动端子左右双向动作控制的推动器,可动端子包括竖向设置的导电动片和设置在导电动片上端的动触头,推动器设置在限位槽中并可沿限位槽上下移动,导电动片的中部位置通过多次连续折弯依次从下至上形成向右倾斜的第一折弯部、向左倾斜的中间折弯部和向右折弯的第二折弯部,推动器的下端部位设置有第一挤压部,推动器的上端部位设置有第二挤压部,推动器的第一挤压部与第二挤压部之间形成容纳导电动片中部位置的空挡,第一挤压部靠第一折弯部的右侧面,第二挤压部靠第二折弯部的左侧面。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个动触点对于两个静触点的双向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开双向电磁继电器推动结构。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电子控制元件,其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工业控制、电力系统、通讯装置等领域。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壳体内的磁路机构以及与磁路机构配合的触点系统,磁路机构包括线架、卷绕于线架周侧的线圈、穿设于线架的铁芯、衔铁等、触点系统包括动触点、静触点。当电磁铁通电或断电时,衔铁动作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或脱开,从而实现工作电路的控制。
传统的电磁继电器还存在以下不足:继电器的动触点只能实现与一个静触点的单向接触或脱开,对于一个动触点需要控制两个静触点的接触或脱开的情况,现有的电磁继电器还无法满足其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常开双向电磁继电器推动结构,旨在实现一个动触点对于两个静触点的双向控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常开双向电磁继电器推动结构,包括可动端子、分别布置在所述可动端子左右两侧的左侧固定端子和右侧固定端子、用于实现所述可动端子左右双向动作控制的推动器,所述可动端子包括竖向设置的导电动片和设置在所述导电动片上端的动触头,所述推动器设置在竖向限位槽中并可沿所述限位槽上下移动,所述导电动片的中部位置通过多次连续折弯依次从下至上形成向右倾斜的第一折弯部、向左倾斜的中间折弯部和向右折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推动器的下端部位设置有第一挤压部,所述推动器的上端部位设置有第二挤压部,所述推动器的所述第一挤压部与第二挤压部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导电动片中部位置的空挡,所述第一挤压部靠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右侧面,所述第二挤压部靠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左侧面。
本实用新型中,对导电动片进行多处折弯处理,以配合推动器在不同状态下,提供不同的触点压力。
为了优化导电动片、左侧固定端子和右侧固定端子之间相互位置的布局,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是:在所述导电动片上位于所述动触头与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向左侧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推动器与上下动作的衔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侧固定端子包括左侧导电静片和设置在所述左侧导电静片上端的左静触头;所述右侧固定端子包括右侧导电静片和设置在所述右侧导电静片下端的右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位于所述左静触头和所述右静触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衔铁向上动作时推动所述推动器沿所述限位槽向上移动,所述推动器的所述第一挤压部向上挤压所述导电动片的第一折弯部的右侧面,使得所述导电动片上端的动触头向左动作并与所述左静触头接触,形成继电器的闭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衔铁向下动作时推动所述推动器沿所述限位槽向下移动,所述推动器的所述第二挤压部向下挤压所述导电动片的第二折弯部的左侧面,使得所述导电动片上端的动触头向右动作脱开所述左静触头而与右静触头接触,形成继电器的常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力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力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937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