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更大容绳量的双电机绞盘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87973.4 | 申请日: | 2021-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5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俞芷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润华机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D1/12 | 分类号: | B66D1/12;B66D1/14;B66D1/36;B66D1/54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王丰毅 |
| 地址: | 32102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更大 容绳量 电机 绞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更大容绳量的双电机绞盘。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在安装架上的卷筒;以及与卷筒一端连接的减速器组件;以及安装在减速器组件上部的双电机;其特征在于,在减速器组件远离卷筒的一侧设置刹车组件;所述减速器组件包括:与双电机的两根输出轴分别啮合的第一大齿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更大容绳量的双电机绞盘,通过改变刹车组件位置,使其具有更大容绳量,并且通过同轴设置斜面凸轮,使在牵引转到时,牵引力越大,刹车片与棘轮盘的接触面越紧,再通过棘轮盘与棘爪配合,防止出现牵引时卷筒倒转,整体设计上充分利用了现有架体,使整体体积与单电机的绞盘差别不是很多,而牵引性能提升很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绞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更大容绳量的双电机绞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绞盘,一般包括电机、减速装置和卷扬筒,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减速装置的输出端与卷扬筒连接。由于只有一个电机,当电机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机就会过热,为了降温,这时就会停止电动绞盘使电机散热,当温度达到工作要求时才能再次启动电机来驱动卷扬筒,这就制约了电动绞盘的持续工作能力;又因为电机的功率有限,当需要大负载工作时,由于电机功率制约,电动绞盘就无法使用,若为了能达到较大功率,以备不时之需,就必须装载大功率电机,而大功率电机一般体积、重量、 成本等均较高。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CN104192742A公开了一种双电机电动绞盘,其采用两个可分别与电动绞盘的减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机,该电动绞盘的两个电机可以同时工作,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由于该电动绞盘是将刹车装置设计在卷扬筒的内部,因此,卷扬筒的直径较大,容绳量就受到了极大的缩减,使能够牵引的距离变短,另外,该刹车装置是通过卷扬筒的内壁和刹车片摩擦进行制动,在牵引被牵引物具有滑移的大载荷时,没有防止倒退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了一种将刹车组件设置在减速器一侧,使其具有更大容绳量,并且设置成摩擦刹车片与棘轮机构配合,防止出现牵引时卷扬筒倒转的双电机绞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更大容绳量的双电机绞盘,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在安装架上的卷筒;以及与卷筒一端连接的减速器组件;以及安装在减速器组件上部的双电机;其特征在于,在减速器组件远离卷筒的一侧设置刹车组件;
所述减速器组件包括:与双电机的两根输出轴分别啮合的第一大齿轮;以及与第一大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一小齿轮;以及设置在第一小齿轮下部,且与第一小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大齿轮;
所述刹车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凸轮、二级凸轮、主动刹车盘、从动刹车盘、传动安装轴、棘轮机构;所述凸轮和二级凸轮,均有一端的端壁设置了两段相同斜度的切除,具体为:在沿外径表面圆周的二分之一内设置斜度,同时衔接设置平行与轴线的一直段进行切除,另圆周二分之一对称相同设置切除;所述二级凸轮设有外齿;
所述第二大齿轮内径设有内齿,与二级凸轮啮合,二级凸轮具有斜度的端面与凸轮具有斜度的端面配合,二级凸轮的另外一端连接主动刹车盘,主动刹车盘与从动刹车盘之间,设置棘轮机构中的棘轮盘,凸轮的另一端通过传动安装轴连接于减速器组件的壳体;
所述传动安装轴顺时针转动,安装在传动安装轴上的凸轮与二级凸轮之间,通过相互平行于轴线的直段抵触,从而共同转动,二级凸轮带动主动刹车盘转动;所述传动安装轴逆时针转动,安装在传动安装轴上的凸轮与二级凸轮之间,通过相互斜面抵触,二级凸轮通过斜面形成的轴向推力,向主动刹车盘的方向滑移,同时使主动刹车盘沿轴线滑移,使其与棘轮盘的一个侧面抵触,同时,从动刹车盘与棘轮盘的另一侧面抵触,从而带动整个棘轮盘共同转动。
在所述棘轮盘的下部,设置相匹配的棘齿,该棘齿安装在减速器组件的壳体上,在棘轮盘转动时棘齿紧扣棘轮盘中的棘齿,防止绞盘牵引力不足形成倒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润华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润华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87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端面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陆两栖车混合动力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