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液透析港及其套件、血液透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85643.1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3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思;陈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1/34;A61M25/00;A61M3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迅;祝莲君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透析 及其 套件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港,包括:本体、第一血液透析导管、第二血液透析导管,其中,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相互隔离设置。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港套件,包括本申请的血液透析港、第一无损穿刺针、第二无损穿刺针;更进一步地,还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系统。根据本申请的血液透析港可以完全埋藏在体内,外表没有导管外露,在不使用时不需要消毒,因此不易受到感染,有效降低生成血栓风险和继发感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总体上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血液透析港及血液透析系统。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通俗的说法也称之为人工肾、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其利用膜平衡原理,将患者血液通过一种有许多小孔的薄膜(或管道,医学上称半透膜),这些小孔可以允许比它小的分子通过,而直径大于膜孔的分子则被阻止留下,而半透膜又与含有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接触。透析时,患者血液流过半渗透膜组成的小间隙内,透析液在其外面流动,红细胞、白细胞和蛋白质等大的颗粒不能通过半渗透膜小孔;而水、电解质以及血液中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胍类等中小物质可通过半透膜弥散到透析液中;而透析液中的物质如碳酸氢根和醋酸盐等也可以弥散到血液中,达到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补充体内所需物质的目的,并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是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传统的血液透析穿刺有如下方法:动静脉保留插管法,动、静脉外瘘,锁骨下静脉导管法。血液透析前患者须在肾脏病专科建立血管通路。血管通路分临时和长期两种。临时血管通路包括中心大静脉血液透析双腔管插管(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直接动静脉穿刺,静脉-静脉临时穿刺;长期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内瘘术,人造血管置入术,带涤纶套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移植血管等。
上述的穿刺方法尤其是内瘘、中心大静脉插管,将动静脉连通起来,部分患者不到半年血管就会狭窄,血栓性闭塞,甚至出现钙化。而且由于要经常进行穿刺或连接动静脉导管,每次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能随意活动有内瘘被穿刺的上肢,也不能随意扭动有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管的颈部,或留置双腔管的大腿,尤其是临时性大静脉双腔管,若随意活动、姿势不当、动作过大,极易发生“跑针”出血,甚至脱落,造成化疗药物渗漏,刺激血管,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发生不可逆的伤害;并且导管尾端暴露于体表,每次透析前后要严格消毒动静脉开口端,护理操作复杂,要求高,存在一定的感染比例,且术肢不可负重,生活不便,内瘘术肢不能量血压,一切静脉治疗以及抽血。要每日监测血压,防止高血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港,包括:本体、第一血液透析导管、第二血液透析导管,其中,所述本体设置有
-第一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具有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第一入口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无菌地连接,第一出口端用于与血液透析设备连通,以使人体血液进入血液透析设备;
-第二储液腔,所述第二储液腔具有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二入口端用于与血液透析设备连通,第二出口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无菌地连接,以使经过血液透析设备处理的血液流回人体;
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相互隔离设置。
在一个优选例中,还包括: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所述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与外部环境相隔离;所述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具有打开和/或闭合两种状态,当外界穿刺部件分别与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连通时,所述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分别设置为打开状态,并分别形成进入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的通道,当外界穿刺部件分别与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分离时,所述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分别设置为闭合状态。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隔菌件密封设置在第一储液腔的第一出口端;第二隔菌件密封设置在第二储液腔的第二入口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85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胰岛素笔手持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自移防渗室外配电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