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新能源发电的储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74455.9 | 申请日: | 202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74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奥派森生物电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H02J3/32;H02J3/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优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2 | 代理人: | 杨芳;王宏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新能源 发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新能源发电的储能系统,包括蓄电装置,还包括新能源发电组件、用户端、制冷装置以及制热装置,新能源发电组件输出端接直流母线,直流母线与蓄电装置相接,制冷装置、制热装置的输入端与直流母线或/及AC端连接,制冷装置、所述制热装置的输出端接用户端。上述基于新能源发电的储能系统,通过新能源发电组件分别给制冷装置、制热装置以及蓄电装置供电,其中,制冷装置用于制备冰块储存,所述制热装置用于烧制热水储存,以备空调、取暖和洗澡等应用,蓄电装置用于储存电能并供给系统内其他用电器件的用电,能够满足离网用户端的所有用电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新能源发电的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发电技术日趋成熟,新能源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低于火力发电(不考虑非技术成本)。由于基于传统电池(铅酸、锂电、三元等技术方案)的储能技术不成熟(功率密度、安全性和可回收性等)、成本高(1000~2000元/度电),还无法得到大量推广应用。目前新能源发电的主要消纳方式还是基于并网式,将新能源发电上传到电网;但是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忽高忽低,不可控)会对电网造成冲击,所以新能源发电也被叫做垃圾发电,每年有大量新能源发电被抛弃,造成弃风和弃光问题,对新能源发电的推广普及造成限制。由于储能成本过高,而且用户用电和新能源发电时间和用电量的不匹配,导致用户卖电便宜买电贵,经济上损失较大。
由于发电的不稳定性和储能困难,以及上网电价偏低,整体收益不高,导致部分地区(含中国户用、工商业等应用场景)对新能源发电的安装积极性不高,推广困难。为了降低对发电和输配电的集中需求,减轻发电和输配电的容量配置和建设成本,目前各国针对用电的波动情况(波峰和波谷)基本都实现了用电价格的峰谷差价,引导和鼓励用电单位降低波峰用电量,增加波谷用电量。在工厂以外的应用场景中(家庭、工商业、办公楼宇等),并没有动力需求,其主要耗能来自于制冷(空调、冰箱)和制热(取暖、洗澡)需求,这部分耗能占比超过60%。4KW制冰机单价在4000元左右,全天工作9小时可制冰100Kg左右,可以满足一般家庭3台空调连续工作8小时。按照每台空调 1.5KW核算,相当于制冰储能成本只有大约100元/度电。制热成本更低,估计只有大约30元/度电,而且安全性更高。
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没有电网的场景主要采用离网储能式独立供电系统,为了解决全天的供电需求波动,需要配置较大电池储能单元方可满足需求,但电池体积大成本高,导致部分用户必须牺牲一些刚性用电需求(例如夏季晚上不能开空调,冬季晚上不能开启取暖设施),也限制了基于新能源发电的储能系统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发电的储能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离网储能方式必须牺牲一些刚性用电需求的问题,包括蓄电装置,还包括新能源发电组件、用户端、制冷装置以及制热装置,所述新能源发电组件输出端接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与所述蓄电装置相接,所述制冷装置、所述制热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母线或/及AC端连接,所述制冷装置、所述制热装置的输出端接用户端。
上述基于新能源发电的储能系统,通过新能源发电组件分别给制冷装置、制热装置以及蓄电装置供电,其中,制冷装置用于制备冰块储存,所述制热装置用于烧制热水储存,以备空调、取暖和洗澡等应用,蓄电装置用于储存电能并供给系统内其他用电器件的用电,能够满足离网用户端的所有用电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新能源发电组件包括风能发电器和太阳能发电器。
进一步地,所述风能发电器包括风能发电模组和与所述风能发电模组连接的AC/DC转换器,所述AC/DC转换器分别与所述蓄电装置、所述制冷装置、所述制热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发电器包括太阳能发电模组和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连接的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分别与所述蓄电装置、所述制冷装置、所述制热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装置包括双向DC/DC模块与蓄电电池,所述双向 DC/DC模块接于所述蓄电电池与所述直流母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奥派森生物电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奥派森生物电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74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