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鱼共生的稻田捕鱼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72046.5 | 申请日: | 2021-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58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阮记明;闻德辉;闻德忠;闻宇;罗冬香;熊尚文;文林;卢锋;李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高县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江西隆信渔业服务有限公司;江西皓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9/04 | 分类号: | A01K6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共生 稻田 捕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鱼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稻鱼共生的稻田捕鱼装置,包括捕鱼笼,捕鱼笼包括网笼和若干入口网套,网笼的首末两端均安装有储存结构,储存结构包括埋设套、储存箱以及顶盖。该稻鱼共生的稻田捕鱼装置,通过设置在捕鱼笼端部的储存结构,并使储存结构中用于储存鱼类的储存箱能够从储存结构中进行分离并安装新的储存箱,达到在不拆卸捕鱼笼的情况下将鱼取出的目的,省去捕鱼笼需要再次布设的麻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鱼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稻鱼共生的稻田捕鱼装置。
背景技术
稻鱼共生是一种长期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养鱼,是一种对周遭的生态环境有重大的保护作用的传统农业模式。稻田中的鱼通常使用放网的方式进行捕捉,当人们将网内的鱼进行取出时,通常需要将排好的网整张取出,以便将鱼从网中拿出,导致取出的网需要再次布设到稻田中,费时费力,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稻鱼共生的稻田捕鱼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鱼共生的稻田捕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稻鱼共生的稻田捕鱼装置,包括捕鱼笼,所述捕鱼笼包括呈网状的网笼和紧密缝接在所述网笼两侧的若干入口网套,所述网笼的首末两端均安装有储存结构,所述储存结构包括埋设在稻田中的埋设套、套设在所述埋设套内并与所述网笼相连通的储存箱以及搭接在所述储存箱顶端的顶盖,所述储存箱内开设有储存腔,所述埋设套侧端面的顶部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呈通透状的凸套,所述凸套与所述储存腔相连通,所述凸套的内侧口部位置处紧密粘接有防脱网,所述网笼的首末两端均紧密缝接有套框,所述套框套设在所述凸套的外围处。
优选的,所述捕鱼笼内的首末两端底部位置处均设置有诱饵包。
优选的,所述入口网套的外口部尺寸大于所述入口网套的内口部尺寸,所述入口网套的外口部位置处紧密缝接有支撑框架,所述入口网套的内口部位置处紧密缝接有呈网状的导向通道。
优选的,所述埋设套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顶端呈开放状,所述储存箱套设在所述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储存箱内通过螺钉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防脱网的下方,所述隔板的面积为所述储存箱横截面面积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储存箱前后两侧外端面的顶端边缘处均通过螺钉固定有提手。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有提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稻鱼共生的稻田捕鱼装置,通过设置在捕鱼笼端部的储存结构,并使储存结构中用于储存鱼类的储存箱能够从储存结构中进行分离并安装新的储存箱,达到在不拆卸捕鱼笼的情况下将鱼取出的目的,省去捕鱼笼需要再次布设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捕鱼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储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储存箱的剖视图。
图中各个称号的意义为:
1、捕鱼笼;11、网笼;111、套框;112、诱饵包;12、入口网套;121、支撑框架;122、导向通道;2、储存结构;21、埋设套;211、空腔;22、储存箱;221、储存腔;222、凸套;223、防脱网;224、隔板;225、提手;23、顶盖;231、提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高县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江西隆信渔业服务有限公司;江西皓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高县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江西隆信渔业服务有限公司;江西皓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720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虾养殖用自动喂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粉锅炉炉膛吹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