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生产用自动划片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70746.0 | 申请日: | 2021-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56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伍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一三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26/38 | 分类号: | B23K26/38;B23K26/70;B23K3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罗言刚 |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九龙坡***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钢化玻璃 生产 自动 划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生产用自动划片机,包括操作台,操作台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机构,两个导向机构均包括第一侧板、旋转座、丝杆、套筒、第二侧板和电机,第二侧板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有丝杆,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生产用自动划片机,通过转动两个转把,来推动两个夹持板相向移动,进而来对钢化玻璃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在加工过程中钢化玻璃发生晃动导致划片出现偏差,通过第一气缸推动激光发射器前后移动,通过电机驱动激光发射器左右移动,来对激光发射器的位置在水平面上全方位的调节,便于对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行全方位的加工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划片机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生产用自动划片机。
背景技术
激光划片机是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在工件表面,使被照射区域局部熔化、气化、从而达到划片的目的。因激光是经专用光学系统聚焦后成为一个非常小的光点,能量密度高,因其加工是非接触式的,对工件本身无机械冲压力,工件不易变形,而在使用划片机的过程中,会出现钢化玻璃发生晃动导致划片出现偏差以及不便于对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行全方位的加工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生产用自动划片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钢化玻璃发生晃动导致划片出现偏差以及不便于对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行全方位的加工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生产用自动划片机,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机构,两个所述导向机构均包括第一侧板、旋转座、丝杆、套筒、第二侧板和电机,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设置在第一侧板一侧的顶端,所述丝杆的中部螺纹连接有套筒,两个所述套筒之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激光发射器,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与固定板一侧开设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操作台顶端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个转把、两个螺纹柱、两个夹持板和U型座,所述U型座两侧的中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两个所述螺纹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把,两个所述螺纹柱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的底端分别与U型座内壁底端两端开设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U型座内壁底端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底部穿插连接有顶板,所述操作台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操作台与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导向机构之间固定设置有防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夹持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操作台底端的四个边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柱,四个所述支柱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操作台一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气缸、激光发射器、两个电机和第二气缸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操作台一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开关,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转动两个转把,来推动两个夹持板相向移动,进而来对钢化玻璃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在加工过程中钢化玻璃发生晃动导致划片出现偏差,通过第一气缸推动激光发射器前后移动,通过电机驱动激光发射器左右移动,来对激光发射器的位置在水平面上全方位的调节,便于对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行全方位的加工操作,通过第二气缸推动顶板向上移动,来将加工过好的钢化玻璃顶起,便于将其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一三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一三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70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酯弹力丝包芯紧密赛络纺纱线
- 下一篇:一种建筑材料打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