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旋风分离结构的除砂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69718.7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7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林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汇川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罗言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旋风 分离 结构 除砂 | ||
一种内置旋风分离结构的除砂器,包括外壳和外壳上的除砂进料口,所述外壳内为与除砂进料口联通的主分离腔,所述主分离腔上方设置有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设置有旋风分离入口和旋风分离出口,所述旋风分离入口与主分离腔连接,旋风分离出口与外壳上设置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出口位于旋风分离器顶部,所述主分离腔下方设置有液体出口和排砂口。本实用新型在流体进入除砂器空间后,重力沉降预分离气体与液砂,然后进入旋风分离结构进行旋风分离,提高了分离精度,扩大了流量工作范围,同时旋风砂粒不直接冲刷容器壳体,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除砂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内置旋风分离结构的除砂器。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田开采技术进步,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在深层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井底结构变得松散,气流量变小,含砂量变大,导致采出的天然气中含有大量的砂粒。页岩气井采用加砂压裂增产方式,放喷测试过程中砂粒随井筒排出液(气)排至地面会冲蚀地面流程设备的节流装置,弯头等,造成刺漏损毁设备和伤害操作人员等安全事故,影响地面安全作业,必须进行除砂作业。
旋流除砂器是利用离心分离的原理进行除砂,由于进水管安装在筒体的偏心位置,当水通过旋流除砂器进水管后,首先沿筒体的周围切线方向形成斜向下的周围流体,水流旋转着向下推移,当水流达到锥体某部位后,转而沿筒体轴心向上旋转,最后经出水管排出,杂污在流体惯性离心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沿锥体壁面落入设备下部锥形渣斗中。
现有的旋流除砂器旋风分离应用流量范围有限,小流量分离效果较差,另外砂粒在旋风作用下冲刷压力容器壳体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旋风分离结构的除砂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置旋风分离结构的除砂器,包括外壳和外壳上的除砂进料口,所述外壳内为与除砂进料口联通的主分离腔,所述主分离腔上方设置有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设置有旋风分离入口和旋风分离出口,所述旋风分离入口与主分离腔连接,旋风分离出口与外壳上设置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出口位于旋风分离器顶部,所述主分离腔下方设置有第一排液口和排砂口。
优选的,所述旋风分离入口设置在旋风分离器顶部。
优选的,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所处高度高于除砂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排砂口位于外壳底部。
优选的,所述旋风分离器底部中央设置有与主分离腔连通的第二排液口。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置旋风分离结构的除砂器,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流体进入除砂器空间后,重力沉降预分离气体与液砂,然后进入旋风分离结构进行旋风分离,提高了分离精度,扩大了流量工作范围,同时旋风砂粒不直接冲刷容器壳体,提高了安全性。
二.增加了排液口,液体和砂沉降到除砂器下部后,由重力作用,砂粒积聚到底部,液体在上部由排液口排出,减少了排沙时的排液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置旋风分离结构的除砂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 1-外壳, 2-旋风分离器,3-除砂进料口,4-第一排液口,5-排砂口,6-气体出口,7-旋风分离入口,8-旋风分离出口,9-第二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汇川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汇川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69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红外线模具炉
- 下一篇:一种用于门套线条的新型三向压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