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冠病毒核酸混采检测技术病毒采集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67840.0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8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唐燕青;梅莎莎;项琼;狄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锐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5 | 代理人: | 陈大朝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毒 核酸 检测 技术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冠病毒核酸混采检测技术病毒采集管,包括采集管体,所述采集管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旋钮盖,所述采集管体的端部连接有管帽,所述采集管体的内部设置有咽拭子分割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将采集后的10个拭子均匀放置在相同的空间内部,并且能够相对进行隔离,解决目前10合1混采技术所使用的10合1病毒采集管内设置的空间结构不合理而且小,无法保证10支拭子相互间有足够空隙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后续以高频旋涡器处理采集管时,10支咽拭子在采集管内的震动幅度有限的问题,有效提取标本核酸缩短了旋涡时间,提高了标本核酸提取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冠病毒核酸混采检测技术病毒采集管。
背景技术
咽拭子采集是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主要手段。现有技术是将采集后的单只咽拭子或者多支咽拭子放入一个病毒采集管中,并拧紧管盖做好标记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后续检验。目前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方法主要有单采和混采两种方式,单采,因为检测效率低成本高,已经不适合在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使用;混采,以10合1混采技术为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最有效的标本采集方式,但是,目前10合1混采技术所使用的10合1病毒采集管内设置的空间结构不合理而且小,无法保证10支拭子相互间有足够空隙;因此,后续以高频旋涡器处理采集管时,10支咽拭子在采集管内的震动幅度有限,为有效提取标本核酸必需延长旋涡时间,这给标本核酸提取过程造成一定阻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新冠病毒核酸混采检测技术病毒采集管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冠病毒核酸混采检测技术病毒采集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冠病毒核酸混采检测技术病毒采集管,包括采集管体,所述采集管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旋钮盖,所述采集管体的端部连接有管帽,所述采集管体的内部设置有咽拭子分割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采集管体的底部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底旋钮盖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采集管体与底旋钮盖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并且可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采集管体的端部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管帽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采集管体与管帽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并且可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咽拭子分割组件包括中心定位柱和分割板,所述底旋钮盖内腔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安装孔,并且与中心定位柱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分割板设置十个,并且分别等角度环绕中心定位柱的侧壁设置,十个所述分割板与中心定位柱为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咽拭子分割组件中的每个分割板均与采集管体内腔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计将采集后的10个拭子均匀放置在相同的空间内部,并且能够相对进行隔离,解决目前10合1混采技术所使用的10合1病毒采集管内设置的空间结构不合理而且小,无法保证10支拭子相互间有足够空隙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后续以高频旋涡器处理采集管时,10支咽拭子在采集管内的震动幅度有限的问题,有效提取标本核酸缩短了旋涡时间,提高了标本核酸提取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咽拭子分割组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678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妇产科护理用送药推车
- 下一篇:一种用于锂电池的打钢珠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