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65680.6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40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胡靖;冯劲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河海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92 | 代理人: | 刘中航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生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菌藻共生系统和曝气箱,曝气箱内设有空腔,曝气箱上设有曝气孔,曝气箱与进气口连接,曝气箱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照明灯和第二照明灯,曝气箱上设有反光调节机构,反光调节机构包括平移机构、第一反光组件及第二反光组件,平移机构分别与第一反光组件和第二反光组件连接,第一反光组件包括导向件、第一反光板、第一齿轮、双面齿条、第二反光板和第二齿轮,双面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双面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双面齿条通过导向件与平移机构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一反光板连接,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均与曝气箱转动连接,第二齿轮和第二反光板连接。该装置可以高效的进行水体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均排放到江河内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黑臭水体随处可见。针对这种现象,菌藻共生处理污水的技术应运而生,菌藻共生是利用细菌和微藻的互利共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微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作为好氧细菌呼吸降解水体污染物,同时细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能供微藻进行光合作用,在物质代谢方面,在富营养状态下,微藻通过光合作用下吸收利用氮磷等元素合成自身物质,同时向环境中释放有机物,微藻细胞分解也是溶解有机碳的重要来源而细菌能够利用氧气分解微藻产生的分泌物及死亡的藻细胞,产生的分解产物反过来被微藻吸收利用。通过菌藻共生体系,实现对黑臭水体的净化处理。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的菌藻共生体系中的菌藻光照不足,从而光合作用差,无法高效的利用氮磷等元素,此外,水体中溶氧不足,无法为菌藻共生体系提供充足的光能和氧气,造成菌藻共生体系处理污水效果差,净化不彻底,甚至由于溶氧不足,细菌会进行缺氧分解,造成水体污染持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菌藻共生系统和曝气箱,菌藻共生系统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菌藻共生系统分别位于曝气箱的两侧,曝气箱内设有空腔,曝气箱上设有曝气孔,曝气箱与进气口的一端连接,进气口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曝气机连接,曝气箱一侧设有第一照明灯,曝气箱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照明灯,曝气箱上设有反光调节机构,反光调节机构包括平移机构、第一反光组件及第二反光组件,平移机构与第一反光组件连接,平移机构与第二反光组件连接,第一反光组件和第二反光组件的结构相同且两者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反光组件和第二反光组件分别位于曝气箱的两端,第一反光组件包括导向件、第一反光板、第一齿轮、双面齿条、第二反光板和第二齿轮,双面齿条一侧与第一齿轮啮合,双面齿条的另一侧与第二齿轮啮合,双面齿条与导向件的一端连接,导向件的另一端与平移机构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一反光板连接,第一反光板和曝气箱转动连接,第二齿轮和第二反光板连接,第二反光板和曝气箱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菌藻共生系统包括填料固定架、填料和插块,插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块均设在机体内部,其中一个插块与填料固定架的一端连接,填料固定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插块连接,填料固定架内填充有含有菌藻微生物的填料。
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机体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二拉杆、第一拉杆、铰接块、调节块和调节杆,第一拉杆的一端与第一反光组件铰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铰接块铰接,铰接块与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反光组件铰接,铰接块与调节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调节块,调节块设在曝气箱上,调节块与调节杆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关于调节块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向件包括滑杆和导向块,导向块设在曝气箱上,导向块与滑杆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滑杆一端与双面齿条固定连接,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拉杆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光板和第一照明灯之间具有夹角,第二反光板和第二照明灯之间具有夹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河海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河海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65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制动用塑料直角快插接头
- 下一篇:一种用于管线巡检的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