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烟烟弹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64837.3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3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毅;刘志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少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85 | 分类号: | A24F40/485;A24F40/46;A24F40/10;A24F40/42;A24F40/44 |
代理公司: | 济南格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6 | 代理人: | 刘晓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烟烟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烟弹,包括外壳、气道,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烟油的空腔,在气道的底部设置雾化芯,雾化芯外壳设置与空腔连通的通孔,雾化芯外壳内设置雾化腔,在雾化腔壁上设置棉层,在棉层内设置发热丝,在气道和雾化芯内设置可拆卸的防漏油塞。本方案通过改善气道的结构,结合防漏油塞,使烟油即不漏在外面,也不漏入气道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子烟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漏油的电子烟烟弹。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烟烟弹的漏油是电子烟的最大痛点之一。漏油过程是:烟油入进气道后,要么从气道进气口底部流出,要么从气道顶部吸嘴口流出。现在市场上普遍防止烟弹气道漏油的方式是:在气道的底部和顶部用硅胶塞塞住。用硅胶塞把气道的底部和顶部塞住只能暂时把油封闭在气道内,让烟油没有漏出外面来,但烟油还是在气道内,这种方式只是表面解决了烟油外漏的现像,并没有根本解决漏油问题,当用户需要使用时就需要把硅胶塞拔开,一但拔开油即会外漏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子烟烟弹,通过改善气道的结构,结合防漏油塞,使烟油即不漏在外面,也不漏入气道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烟烟弹,包括外壳、气道,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烟油的空腔,在气道的底部设置雾化芯,雾化芯外壳设置与空腔连通的通孔,雾化芯外壳内设置雾化腔,在雾化腔壁上设置棉层,在棉层内设置发热丝,在气道和雾化芯内设置可拆卸的防漏油塞。外壳内的空腔用于盛放提供烟油;雾化芯用于雾化烟油,有通孔便于烟油从空腔中流入雾化芯中的棉层中,棉层内设置发热丝,这样便于雾化烟油;有防漏油塞可以填满气道和雾化芯,起到阻止烟油流出的目的,防漏油塞为一体结构,便于取出,且防漏油塞为可拆卸的,这样需要使用烟弹时,将防漏油塞取出即可。
在外壳底部设置底座,底座上设置用于固定雾化芯的雾化芯支架,雾化芯支架和外壳之间设置密封塞,雾化芯支架用于固定雾化芯,避免脱落,底座用于支撑雾化芯支架,密封塞可以密封住雾化芯支架和外壳,避免烟油泄漏。
在底座上设置电极,所述电极与发热丝连接,且电极的下端与底座下端平齐,电极设置在底座上,这样便于使用时进行电连接,电极用于连接发热丝,在使用时与发热丝形成电回路;平齐避免发生冲撞损坏。发热丝为螺旋状,螺旋状发热丝与气道同轴,这样不会阻挡气道,螺旋状可以增加换热面积,利于烟油雾化。
在雾化腔底部靠近进气口一端设置下胶塞,且下胶塞设置在发热丝下方。这样对雾化腔气道密封作用,烟弹中插入防漏油塞后,下胶塞与防漏油塞闭合,实现了整个气道的密封,避免烟油进入。
防漏油塞靠近雾化腔处设置的第一凸台,在防漏油塞的后端部设置与烟弹吸烟口匹配的固定头,固定头即起到密封作用,也便于取出防漏油塞,防漏油塞的另一端设置直径与下胶塞匹配的第二凸台,防漏油塞与发热丝贴合,第一凸台可以对雾化腔上部进行密封,第二凸台与下胶塞结合实现对雾化腔下部进行密封,这样就避免烟油进入上部气道中。
在雾化芯外壳上部与气道壁之间设置上胶塞,这样可以对雾化芯与气道壁之间密封。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方案的电子烟烟弹采用了气道、空腔、雾化芯、雾化芯支架等结构实现了烟油雾化,并且采用了防漏油塞,避免烟油进入气道,这样烟弹生产后,插入防漏油塞,在运输销售过程中,烟油不会进入气道中,需要抽吸时,将防漏油塞取出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防漏油塞的电子烟烟弹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漏油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壳,2为气道,3为空腔,4为雾化芯,5为通孔,6为棉层,7为发热丝,8为下胶塞,9为雾化芯支架,10为密封塞,11为电极,12为上胶塞,13为第一凸台,14为第二凸台,15为固定头,16为吸烟口,17为防漏油塞,18为雾化腔,19为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少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少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64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沉降观测点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多用途压力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