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接触分相绝缘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58042.1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29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峰;韩宝峰;李永生;闫涛;路海健;张召;张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18 | 分类号: | B60M1/18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马天顺;李凤岐 |
地址: | 72101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绝缘 | ||
一种非接触分相绝缘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端之间固定有上下平行排列的上绝缘杆和下绝缘杆,所述上绝缘杆和下绝缘杆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一对绝缘滑道;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一对金属滑道,并使金属滑道的内端延伸至绝缘滑道端部的外侧形成非接触续接,且所述金属滑道内端设有灭弧角;所述安装座的外端水平连接有接触线线夹,所述安装座上端水平固定有横杆;所述绝缘滑道、金属滑道的底面与接触线线夹夹持的接触线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且下绝缘杆的底面高于绝缘滑道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分相绝缘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网输送的为U、V、W三相交流电,但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采用是单相交流供电模式,为了避免单相供电模式对电网的不利影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就需要通过设置分相绝缘器分段进行换相轮流供电,以保证电网U、V、W三相负荷之间的平衡。目前分相绝缘器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分相绝缘器存在机车受电弓与主绝缘子接触,长时间高频次过车,存在主绝缘子表面积碳导致的击穿等现象;非接触式分相绝缘器存在空气间隙小,在重污染环境下行车易闪络击穿,及绝缘滑道积碳易贯通的缺陷,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接触分相绝缘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接触分相绝缘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端之间固定有上下平行排列的上绝缘杆和下绝缘杆,所述上绝缘杆和下绝缘杆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一对绝缘滑道;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一对金属滑道,并使金属滑道的内端延伸至绝缘滑道端部的外侧形成非接触续接,且所述金属滑道内端设有灭弧角;所述安装座的外端水平连接有接触线线夹,所述安装座上端水平固定有横杆;所述绝缘滑道、金属滑道的底面与接触线线夹夹持的接触线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且下绝缘杆的底面高于绝缘滑道的底面。
所述上绝缘杆的截面为矩形或椭圆形,所述下绝缘杆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安装座内端具有与上绝缘杆和下绝缘杆截面适配的安装孔,且上绝缘杆和下绝缘杆的两端通过铆接和胶粘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所述绝缘滑道的下端面上均布凹槽,所述同侧的金属滑道内端之间具有不小于550mm的空气间隙。
所述安装座的外端具有安装槽,所述接触线线夹的内端插装在安装槽中。
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调节螺栓与吊弦的下端连接,所述吊弦的上端通过滑动吊弦线夹与承力索绝缘棒两端的承力索连接,所述承力索与承力索绝缘棒通过终端锚固线夹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对称式结构,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且空气间隙不小于550mm,满足三相供电系统中不同两相之间的电气分相隔离空气间隙要求,保证了行车安全。
2、本实用新型将上下两个绝缘杆沿竖直方向并列布置,且上绝缘杆采用矩形或椭圆形截面,提高了抗弯性能;且上下两个绝缘杆与安装座采用胶粘和铆接复合成为一整体,结构安全可靠,且便于线路安装。
3、本实用新型绝缘滑道底部均布凹槽,有效防止绝缘滑道积碳贯通,保证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58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