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外后视镜显示系统的摄像头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52198.9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93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全;陈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盈趣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4 | 分类号: | B60R11/04;G03B17/17;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乐珠秀 |
地址: | 361028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东***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后视镜 显示 系统 摄像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外后视镜显示系统的摄像头,包括光路传输组件及图像采集组件,光路传输组件部分外露于车身本体,光路传输组件用于将车身本体外的光线传输至车身本体内,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车身本体内,图像采集组件位于光路传输组件的光路传播路径上,图像采集组件用于采集光路传输组件传输过来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传输至电子外视镜显示系统的显示屏。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外后视镜显示系统的摄像头,利用光路传输组件使得光线拐弯,将汽车本体外的光线传输进汽车本体内,从而实现将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车身蒙皮内,大大减少了摄像头外露于汽车本体的体积,从而减少了风挡及摩擦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外后视镜显示系统的摄像头。
背景技术
随着对外后视镜法规的解限,电子外后视镜的应用越俩越多,但目前的概念产品基本都是采用摄像头替换原来的物理外镜,迎风面变小,风阻降低,仍旧是在车身上长了个“耳朵”,为了避免日常实用的刮擦,仍旧需要单独为“耳朵”设计折叠机构。
有鉴于此,如何简化电子外后视镜的体积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外后视镜显示系统的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后视镜凸出车身的尺寸过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子外后视镜显示系统的摄像头,包括光路传输组件及图像采集组件,光路传输组件部分外露于车身本体,光路传输组件用于将车身本体外的光线传输至车身本体内,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车身本体内,图像采集组件位于光路传输组件的光路传播路径上,图像采集组件用于采集光路传输组件传输过来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传输至电子外视镜显示系统的显示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图像采集组件以及部分光路传输组件安设在汽车本体内,大大的减少了摄像头的体积,使得摄像头不必安装折叠机构,从而达到简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风阻。
进一步地,光路传输组件包括设置在汽车本体外的反射镜片、以及设置在汽车本体内的透镜组,图像采集组件位于透镜组远离反射镜片的一端;反射镜片用于将汽车本体外部的光线反射进入透镜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本体外部的光线通过反射镜片的折射与反射作用后,进入透镜组而后被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利用反射镜片使得光线拐弯,实现图像的采集同时将部分摄像头结构隐藏在蒙皮下,减小摄像头露于蒙皮外的体积。
进一步地,反射镜片满足以下光学式κ=arcsin(n*sin(ρ-2λ+arcsin(sinα/n));其中,κ为从反射镜片射出的光线角度,n空气与反射镜片的折射率,ρ为光线进入反射镜片的面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入射光线进入反射镜片的入射角;λ为反射镜片的反射面与水平线的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反射镜片的反射面及第一折射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即可调节反射镜片射出的光线的角度,即可调整进入透镜组的光线角度,再即可调节摄像头采集图像的方向。
进一步地,反射镜片的反射面及折射面均可为平面或球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射面和折射面为球面,通过反射面和折射面的配合,可以增加可视角度,即增加了可视范围。
进一步地,反射镜片位置可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电子外后视镜的可观察的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调整。
进一步地,摄像头还包括设置在靠近反射镜片的反射面一侧的防护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盖对反射镜片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反射镜片被损坏或刮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盈趣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盈趣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521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通道换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缓冲块、减振器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