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入导丝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46960.2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4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湃诺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A61B5/02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覃迎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测量人体血管内压力的介入导丝,其包括芯轴、中空结构件、弹簧、带有信号传输线的传感器和聚合物层;芯轴的外径由近端向远端变小,所述芯轴的远端通过中空结构件与弹簧连接;所述中空结构件设有用于设置传感器的安装槽,所述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贴着芯轴的表面,沿轴向向芯轴的近端延伸;所述聚合物层包裹在芯轴、信号传输线外表面,使得信号传输线位于芯轴及聚合物层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导丝功能既能进行信号传导,又提高了推送杆的扭控性、推送性、抗折弯等性能;简化了整体结构,装配简单,提高了良品率,减少了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导丝。
背景技术
人体血管内压力是重要的生理参数,实时、高频率的测量血管内压力,并根据测量数据衍生出平均压、收缩压、舒张压、压力波形分析等参数,对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管内狭窄、梗阻等病理生理状况,并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特别的,测量冠状动脉内狭窄段远端压力Pd,以及冠状动脉内狭窄段近端压力Pa,计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verse, FFR)=Pd/Pa,并以此衍生出的腺苷自由瞬时无波率(adenosine-free instantaneous wave-free ratio,iFR)、静息全周期比率(resting full-cycle ratio,RFR)等参数,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患者肇事血管(引发疾病症状的责任血管)的判断及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的重要参考指标。相比既往使用的“狭窄率”这一影像学标准,以上参数从生理学角度阐明了狭窄冠状动脉的病理状态,尽可能的排除了年龄、性别、血管顺应性等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经DEFER、FAME、FAME II等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FFR等指标指导下的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并控制治疗费用。因此,FFR指标已成为冠心患者是否对肇事血管进行支架植入术的金标准,当FFR0.75时,需要进行冠脉支架植入,当FFR0.80时,无需冠脉植入。
如上所述,FFR及其衍生指标的获得,依赖于实时测量冠状动脉血管内压力。目前临床常见的测量手段分为借助影像学分析的无创测量,以及借助介入手段的有创压力测量。无创测量方式根据CT或MRI中血管内增强剂所显示的血流速度,通过流体力学建模分析获得血管内各部分压力,目前此种方式准确率尚不能媲美有创测量方式,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借助介入手术进行的有创压力测量方式,仍是目前临床的标准操作方法。借助介入手术进行的有创压力测量,即通过穿刺桡动脉等血管,在DSA引导下将装载有压力传感器的导丝推送至待测量冠状动脉,通过后端采集电路获取压力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并进行放大、滤波、AD转换等处理,通过特定算法,最终获取冠状动脉血管内测量节段的平均压、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出FFR、iFR、RFR等参数值。考虑手术操作的可行性、测量的准确性,装载于冠脉导丝内的压力传感器需满足:1. 体积微小,传感器长度不宜超过1mm,宽度不宜超过0.33mm,方可装载于1F(外径0.36mm)的冠脉导丝内,且不影响导丝的柔软性;2.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电气安全性封装;3. 压力测量的准确度不宜低于±5 mmHg,温度漂移不宜高于±5 mmHg(20 – 45 ℃范围),时间漂移不宜超过±2 mmHg/h。
目前应用于FFR测量的传感器主要有两种技术: MEMS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光纤压力传感器,这两种方案所采用的导丝的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最远端柔软弹簧丝,中空结构件及近端推送杆。传感器放置于中空结构件,通过排线(MEMS压力传感器传感器)或光纤(光纤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传输。推送杆的典型结构为中空的海波管,内腔可容纳排线或光纤走行,为提高推送杆的扭控性、推送性、抗折弯等性能,海波管的内腔还需加以芯轴进行加强。然而推送杆为中空的海波管,在扭控性、推送性、抗折弯等性能上必然劣于传统实芯工作导丝。在中空的内腔,进行通信线及芯轴的装配需要进行显微操作,无法提高生产效率,且在装配过程中容易损伤通信线,良品率低,带来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湃诺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湃诺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469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