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移动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41148.0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48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金仟柱;张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云视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25J19/00;A47L11/24;A47L1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518200 广东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移动机器人,包括:主体;设于所述主体底部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顶部设有万向轮支架,且所述万向轮设于万向轮固定座内,所述万向轮固定座内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向下伸出的支柱,当所述支柱向下伸出时,所述支柱驱动所述万向轮支架向下移动。通过在主体上设置可向下顶出的万向轮支架,在需要升高自移动机器人的离地高度时,利用万向轮支架对万向轮顶出,从而升高自移动机器人的离地高度,而且结构紧凑,占用体积较小,特别适合内部空间狭小的机器人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指一种自移动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搬运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商业接待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商业应用场景开始使用上述机器人。但是在上述机器人的移动过程中,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有可能对机器人的移动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例如,在行驶空间内若有诸如电线、门槛等障碍时,又因为机器人离地高度太低而无法通过,甚至造成机器人卡住而无法脱困,影响使用。基于此,有人实用新型了将机器人的驱动轮利用可调节高度的连杆进行调节机器人主体的离地高度,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上述离地高度无法调节的问题,但是也存在着连杆机构体积较大,对于例如扫地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等对空间要求较高的机器人无法适用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自移动机器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调整机器人主体离地高度和体积过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自适应调整离地高度的自移动机器人。
技术方案:一种自移动机器人,包括:
主体;
设于所述主体底部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顶部设有万向轮支架,且所述万向轮设于万向轮固定座内,所述万向轮固定座内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向下伸出的支柱,当所述支柱向下伸出时,所述支柱驱动所述万向轮支架向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支架上方依次设置有螺杆和驱动连接所述螺杆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固定座内还设有伸缩缸,所述螺杆设于所述伸缩缸内,所述伸缩缸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且所述万向轮支架活动连接所述伸缩缸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缸内设有相对设置的若干第四齿条,对应各所述第四齿条设有若干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还分别啮合所述螺杆。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缸外还套设有缸体,所述缸体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固定座且所述缸体内侧设有若干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伸缩缸外表面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二齿轮设置的第三齿条。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上端设有卡扣,所述万向轮固定座对应所述卡扣处设有安装孔,所述缸体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安装孔形成与所述固定座的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底部设有用以供所述伸缩缸进出的开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自移动机器人,通过在主体上设置可向下顶出的万向轮支架,在需要升高自移动机器人的离地高度时,利用万向轮支架对万向轮顶出,从而升高自移动机器人的离地高度,而且结构紧凑,占用体积较小,特别适合内部空间狭小的机器人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移动机器人的一个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所示自移动机器人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云视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云视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411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