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抗磨性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30925.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19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莉;刘正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企航(天津)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87 | 分类号: | B08B9/087;B08B1/02;G01N3/5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邓琳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油 抗磨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润滑油抗磨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轮,底座的中部活动贯穿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动轮,且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摩擦轮,底座的顶端设有用于清理润滑油的清扫机构,底座的正面上半部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第一转动板上设有用于摩擦的检测机构。本实用新型该种润滑油抗磨性检测装置,通过砝码筒存放砝码使得在检测时砝码不会因为试验中产生的震动而掉落误伤工作人员或影响实验结果,可通过两个第二滑槽取出砝码,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油检测装置,具体为一种润滑油抗磨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抗磨性(anti-wear properties of lubricating ail)是指润滑油油品防止金属对金属直接接触而产生磨损的性能,润滑油抗磨性检测装置是检测润滑油抗磨性能的一种装置。
目前,现有的润滑油抗磨试验机等装置大多数在实验结束后需花费时间和人力去清理检测过后的残余润滑油再进行下一组实验,费时费力,较为麻烦。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润滑油抗磨性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抗磨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轮,所述底座的中部活动贯穿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动轮,且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摩擦轮,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用于清理润滑油的清扫机构,所述底座的正面上半部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上设有用于摩擦的检测机构,所述底座的正面下半部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的顶端一侧设有用于放置砝码的盛放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板的顶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杆,所述底座的正面设有用于盛放润滑油的贮油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扫机构包括支架、电动推杆和清理盘,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端,所述电动推杆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在支架的底端,所述清理盘固定连接在电动推杆的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理机构还包括第一槽孔、第一滑槽和清理棉,所述第一槽孔开设在清理盘上,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清理盘的一侧,所述清理棉嵌设在第一槽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槽孔、钢珠和螺纹杆,所述第二槽孔开设在第一转动板的底端,所述钢珠嵌设在第二槽孔中,所述螺纹杆贯穿第一转动板的一侧与钢珠相接触,且螺纹杆与第一转动板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盛放机构包括砝码筒和两个第二滑槽,所述砝码筒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板的顶端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对称开设在砝码筒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贮油机构包括油桶、油桶底盖、橡胶垫、两个固定板和两个螺丝,所述油桶设在底座的正面,所述油桶底盖螺纹连接在油桶的底端,所述橡胶垫嵌设在油桶底盖的内腔底端,两个所述固定板对称固定安装在油桶的两侧,两个所述螺丝分别贯穿两个固定板与底座的正面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润滑油抗磨性检测装置,通过砝码筒存放砝码使得在检测时减少砝码因为试验中产生的震动而掉落误伤工作人员或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性,可通过两个第二滑槽取出砝码,方便快捷,转动油桶底盖并取下清洗,油桶中的润滑油从底部流出,启动支架下方的电动推杆推动清理盘向下移动进入油桶中,清理盘移动过程中,摩擦盘穿过,转动轴穿过第一滑槽,从而使得清理盘顺利进入油桶中并且与油桶的内壁发生摩擦将存留在油桶内壁上的润滑油推出油桶,通过转动电动推杆使得清理盘对油桶内壁的每个角落清理干净,无需工作人员费时费力进行清洗,电动推杆收缩使得摩擦轮停留在第一滑槽中,启动电机使得摩擦轮转动并与清理棉发生摩擦,使得清理棉对摩擦轮上的润滑油进行清理,便于对摩擦轮的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企航(天津)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企航(天津)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30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颗粒下料装置
- 下一篇:橡胶输送带在线加工柔性定位压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