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防雷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29315.X | 申请日: | 2021-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21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惜仲;杨俊;张艳花;王力勋;李红;董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城投众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施建辉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防雷 结构 | ||
新型防雷网结构,涉及建筑安装。本实用新型包括镀锌扁钢支架、镀锌圆钢和镀锌套管,数个镀锌扁钢支架等距安装固定,间距为1m,镀锌扁钢支架呈L型,水平段上设置螺孔,通过螺丝固定在屋面上;竖直段上设置圆孔,每个镀锌扁钢支架的圆孔中穿入一根1m长的镀锌圆钢,镀锌套管套在相邻两根镀锌圆钢的端头处,镀锌套管上利用卡压钳卡压出数个内凹的卡口,通过卡口紧压镀锌圆钢端头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镀锌扁钢支架支撑固定镀锌圆钢,利用镀锌圆钢形成防雷网,在相邻两根镀锌圆钢的连接处,用镀锌套管套装固定,并采用向内挤压的方式形成固定的卡口,通过卡口固定连接镀锌圆钢,安装过程便捷,避免了高温对镀锌层的破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装,尤其是一种电阻值小、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的新型防雷网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中,对防雷、避雷设施的安装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屋面避雷带的安装,不仅要完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而且还要美观结实,可观赏性强,对于安装工程越来越讲究精细、工效高、便捷高效、节能降耗以及绿色环保。
而传统的防雷焊接施工工艺存在以下问题弊端:以往打支架是采用同种规格的镀锌圆钢钻眼植入女儿墙压顶内与防雷网直接焊接固定,一米需要焊接一个支架,再加上本身防雷网钢筋的搭接焊接,焊接量大,高温焊接还会使镀锌圆钢发生变形,甚至损坏圆钢上的镀锌层,不能保证防雷网的效果,同时还降低了防雷网的质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就是现有防雷网安装过程中,大量采用高温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不但使圆钢发生形变,还会破坏镀锌层,导致防雷效果差,而且不美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阻值小、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的新型防雷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雷网结构,安装在屋面设置的避雷带处,其特征在于该防雷网结构包括镀锌扁钢支架、镀锌圆钢和镀锌套管,数个镀锌扁钢支架等距安装固定,间距为1m,镀锌扁钢支架呈L型,水平段上设置螺孔,通过螺丝固定在屋面上;竖直段上设置圆孔,每个镀锌扁钢支架的圆孔中穿入一根1m长的镀锌圆钢,镀锌套管套在相邻两根镀锌圆钢的端头处,镀锌套管上利用卡压钳卡压出数个内凹的卡口,通过卡口紧压镀锌圆钢端头固定。
所述的镀锌套管长度不少于10cm,其上的内凹卡口不低于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雷网结构,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通过数个镀锌扁钢支架支撑固定镀锌圆钢,利用镀锌圆钢形成防雷网,在相邻两根镀锌圆钢的连接处,用镀锌套管套装固定,并采用向内挤压的方式形成固定的卡口,通过卡口固定连接镀锌圆钢,安装过程便捷,无需使用传统的高温电焊,避免了高温对镀锌层的破环,同时杜绝了用电风险,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风险,保障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镀锌扁钢支架1,镀锌圆钢2,镀锌套管3,卡口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新型防雷网结构,安装在屋面设置的避雷带处,该防雷网结构包括镀锌扁钢支架1、镀锌圆钢2和镀锌套管3,数个镀锌扁钢支架1等距安装固定,间距为1m,镀锌扁钢支架1呈L型,水平段上设置螺孔,通过螺丝固定在屋面上;竖直段上设置圆孔,每个镀锌扁钢支架1的圆孔中穿入一根1m长的镀锌圆钢2,镀锌套管3套在相邻两根镀锌圆钢2的端头处,镀锌套管3上利用卡压钳卡压出数个内凹的卡口4,通过卡口4紧压镀锌圆钢2端头固定。镀锌套管3长度不少于10cm,其上的内凹卡口4不低于三个。
采用定制的镀锌扁钢支架1作为防雷网安装的支架,连接方式采用直接卡压镀锌圆钢2的物理连接;镀锌圆钢2套入镀锌套筒,使用卡压工具每端卡压四次,镀锌圆钢2端头紧密靠拢,镀锌套筒直接压紧两个镀锌圆钢2,两者之间无肉眼可见的缝隙,经过测试,本系统的电阻值小于1Ω,完全满足国标中的防雷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城投众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城投众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293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