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5G智能垃圾箱及具有它的垃圾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24136.7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0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童晓飞;陆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6;B65F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垃圾箱 具有 垃圾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5G智能垃圾箱及具有它的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带有若干投递口的垃圾箱体及无感识别装置、垃圾识别装置、控制装置、称重装置、5G传输装置;无感识别装置实时监测固定区域内的场景,识别人类面部并将相应的图像数据通过5G传输装置实时传递给远端处理平台;称重装置检测垃圾的重量,并将相应的数据传递给控制装置;垃圾识别装置能监测并识别垃圾的图像,并将拍摄到的垃圾图像通过5G传输装置传输给远端处理平台;控制装置能对接收到的数据后进行智能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选择相对应的投递口打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感识别用户身份及AI打分的硬件设备,具体是指应用在垃圾分类行业,采用对投放用户无感AI识别,垃圾自动AI打分,并采用5G通信传输数据的智能垃圾箱。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也是同比的在增加,为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各式各样的智能设备也是参差不齐,但在巡检、溯源、投放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炎炎夏日巡检人员还需要到各个投放区域进行巡检,而且巡检时遇到投递用户的几率也是很小无法启到溯源追溯和监督用户正确垃圾分类的作用;在走访时还有很多用户反映在早上上班时很赶时间,这时还要操作一系列步骤才能投递表示耽误时间,而且设备时间长了,设备上按键不怎么卫生用户就不想按而把垃圾放在了设备旁边就直接离开了。另外,目前市场上的同类设备均采用4G通信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度不够快,导致人机交互体验很差。
所以为了减轻巡检人员巡检工作、提升巡检质量、实时监督用户正确分类、解决数据传输延迟的问题,目前提出了让“无感识别、AI打分、5G通信在垃圾分类行业落地,使巡检人员在室内就可以24小时实时巡检各个投放区域并监督用户正确分类,用户可以在监测之下快速投递,给用户以及巡检人员带来了便利和福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无感识别及AI打分功能的5G智能垃圾箱及其运行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用户身份识别、人工巡检及4G通信的方式,该方案大大提升了用户投放速度、巡检效率,减轻了巡检人员的工作压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5G智能垃圾箱,包括带有若干投递口的垃圾箱体及无感识别装置、垃圾识别装置、控制装置、称重装置、5G传输装置;所述投递口倾斜设置,投递口两侧的框体上设有滑槽;投递门设置在滑槽内,投递门内侧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在投递门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控制装置相连,使控制装置能控制投递口打开或关闭;无感识别装置实时监测固定区域内的场景,识别人类面部并将相应的图像数据通过5G传输装置实时传递给远端处理平台;称重装置检测垃圾的重量,并将相应的数据传递给控制装置;垃圾识别装置能监测并识别垃圾的图像,并将拍摄到的垃圾图像通过5G传输装置传输给远端处理平台;控制装置能对接收到的数据后进行智能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选择相对应的投递口打开。本方案中采用无感识别的方式输入用户信息,通过5G传输装置传递给云端网络服务器,利用5G通信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的特点实现对于垃圾投递信息的及时处理。对于用户来说,用户可以节省垃圾投递时间,对与巡检员来说,减轻巡检人员巡检工作、提升巡检质量、实时监督用户正确分类。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端部固定设置的滑动轨道,以及与滑动轨道平行设置的丝杆,以及连接所述丝杆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滑动轨道上且与丝杆螺纹套接的滑块;滑块与所述投递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装置相连,使控制装置能控制投递口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无感识别装置包括无感识别摄像头及相应的人脸识别装置,人脸识别装置能根据摄像头传递的图面画面,判断并捕捉画面中的人脸,并将图像传递给远端处理平台。本方案中通过对着相应区域的识别摄像头检测实时监测固定区域内的场景,并将图像传递给人脸识别装置,人脸识别装置根据植入的人脸图像识别判断程序判断图像内是否出现人脸,若出现人脸则将相应的人脸图像保存为照片并传递给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24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宽频减振特性的弹性伞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巢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