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加热剩余污泥热碱解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17662.0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88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文潇静;胡勇有;罗新浩;王彦杰;徐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剩余 污泥 热碱解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加热剩余污泥热碱解设备。反应釜上设置有观察口、碱加药口、搅拌机、集气支管、进泥口和出泥口;所述进泥口进入的是未经处理的剩余污泥;所述碱加药口投加的碱为NaOH;所述搅拌机与搅拌杆连接,搅拌杆穿过釜盖伸向釜内的底部,搅拌杆的中间和底部分别安装搅拌桨,在搅拌下,反应釜中的污泥受热均匀,且能够和碱液充分混合反应,有利于污泥进行热碱解破胞;所述集气支管是为了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H3汇集到集气主管中,并送至喷淋净化塔,用水喷淋生成NH3·H2O,进入下一个工序。该设备具有导热油夹套、保温层,可以对反应体系保温;同时还具有数显温度计和pH探头,可以实时监测反应釜内的温度和pH变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剩余污泥热碱解设备。
背景技术
剩余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于二沉池中沉淀并被排出系统外的那一部分污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厂的数量和规模都呈急剧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厂采用了活性污泥工艺,它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会附带产生0.5%-1%污水体积的剩余污泥。我国环保部和污泥处理行业报告的相关资料显示,到2012年已建成的污水厂达3272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合计1.42亿m3/d,预计年产含水率80%污泥达2590万吨,而这些污泥中仅10%左右经过厌氧消化和堆肥处理后回用于土地,约20%进行了卫生填埋、焚烧和建筑材料利用,其余大部分则只是简单填埋或临时堆置。由于体积大、含水率高、有恶臭、易腐烂及含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和致病微生物等原因,未得到妥善处理的污泥将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因此,剩余污泥必须经过妥善处理处置,否则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传统的热解处理法存在所需设备复杂,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传统的碱解处理法虽然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破解效率高等优点,但其耗碱量较大,且当pH值为12~13碱解24h后,碱解上清液pH值仍高达12以上,不利于后续破胞混合液中氮磷的回收。与传统热解处理和碱解处理不同,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电加热促进碱解对污泥的破胞,这样既能够减少能耗和碱量,又有利于污泥破胞和后续破胞混合液中氮磷的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剩余污泥热碱解设备,该设备具有导热油夹套、保温层,可以对反应体系保温,从碱加药口投加的NaOH可以实现剩余污泥的热碱解破胞;同时还具有数显温度计和pH探头,可以实时监测反应釜内的温度和pH变化。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加热剩余污泥热碱解设备,所述反应釜上设置有观察口、碱加药口、搅拌机、集气支管、进泥口和出泥口;所述进泥口进入的是未经处理的剩余污泥;所述碱加药口投加的碱为NaOH;所述搅拌机与搅拌杆连接,搅拌杆穿过釜盖伸向釜内的底部,搅拌杆的中间和底部分别安装搅拌桨,在搅拌下,反应釜中的污泥受热均匀,且能够和碱液充分混合反应,有利于污泥进行热碱解破胞;所述观察口便于对设备进行检查以及随时观察反应釜中的反应过程;所述集气支管是为了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H3汇集到集气主管中,并送至喷淋净化塔,用水喷淋生成NH3·H2O,进入下一个工序;所述出泥口用于排出经过热碱解的混合液,进入下一个工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导热油夹套;所述导热油夹套包裹在所述反应釜外侧,导热油夹套的内容物为导热油;此反应需要将温度控制在65-85℃,在所述反应釜外直接设置导热油夹套,并利用电加热棒直接对导热油夹套中的导热油进行加热,进而实现对反应体系的升温,此外,保温层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这样既操作安全,又可以使整个装置结构紧凑以及减少能量损失。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溢油槽;所述溢油槽与导热油夹套上部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导热油夹套的底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176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应力解除法的钻进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体动力管路测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