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缩尺试验模型加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14457.9 | 申请日: | 202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3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何秋霞;王学伟;文兴珂;王勇强;钟镇潇;祝兵;韩冰;张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禾创知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4 | 代理人: | 许宜生 |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斜拉桥 锚固 结构 缩尺 试验 模型 加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缩尺试验模型加载装置,包括锚固机构、钢箱梁段、压力传感器、千斤顶和锚固装置;所述钢箱梁段和所述锚固装置均固定设置;所述锚固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箱梁段内,所述锚固机构具有两块锚垫板,可同时固定两根斜拉索;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千斤顶互相搭接,并且,所述锚固装置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千斤顶的定位板,所述锚固机构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压力传感器的第二垫板。本实用新型不用借助反力墙,各部件均采用钢结构,筑模快,对试验场地的要求不高,对试验设备的要求亦不高,在室内、室外都可进行,故而试验方便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缩尺试验模型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在索梁锚固结构的研究工作中,综合考虑试验场地、试验设备、可操作度和成本等要求,索梁锚固结构缩尺试验成了一种主流趋势。而要进行索梁锚固结构缩尺试验研究,就必须要有一套模型试验加载系统。索梁锚固结构在工程中主要分为四类:锚箱式、耳板式、锚管式和锚拉板式。目前国内锚箱式索梁锚固结构皆以单拉索钢锚箱为主,即一个钢锚箱仅一个导索管,这个导索管仅通过一块锚垫板锚固一根斜拉索。针对这种传统的单拉索钢锚箱索梁锚固结构,其模型试验则有两种方式:一是取索梁锚固区处的部分结构作为试件,将模型试件按照原拉索方向竖起,下端焊接在底座上,用液压千斤顶沿索梁锚固结构的原拉索方向直接施加推力来模拟斜拉索索力,如上海长江大桥索梁锚固模型试验;二是将索梁锚固区的梁体简化为工形梁或箱梁,在梁端焊接竖向立柱和设置斜支撑作为反力架,搭配反力墙,用千斤顶张拉模拟拉索实现加载,如苏通长江大桥索梁锚固区试验。两种方式皆通过千斤顶实现单一拉索的模拟。
现对于一种双拉索钢锚箱,即一个钢锚箱有两个导索管,这两个导索管通过两块锚垫板锚固两根斜拉索,此型式大幅度提升了索力效率,这种结构适合于大宽度大跨度的公铁同层斜拉桥,如宜宾临港公铁两用长江大桥。若继续采用传统的千斤顶模拟斜拉索索力实现加载,由于第一种方法的千斤顶直接作用于加载底座和千斤顶分配梁之间,千斤顶的推力由千斤顶分配梁传递给锚箱,而大量程的索力又需多个千斤顶同时作用于千斤顶分配梁,此时则会出现加载力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第二种方法则侧重于斜拉索线形的模拟,在千斤顶的直接张拉下,此时的斜支撑反力架与模型试件极易发生扭转。故而传统的加载方式会使得模拟出的索力与实桥索力差距较大,且其建模耗时长、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缩尺试验模型加载装置,适用于双拉索钢锚箱的模型试验研究,可避免传统的千斤顶模拟张力时出现诸如加载力模拟不到位、试验过程易出纰漏等多种外在因素引起的试验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同时具有建模耗时短、试验成本低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缩尺试验模型加载装置,包括锚固机构、钢箱梁段、压力传感器、千斤顶和锚固装置;所述钢箱梁段和所述锚固装置均固定设置;所述锚固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箱梁段内,所述锚固机构具有两块锚垫板,可同时固定两根斜拉索;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千斤顶互相搭接,并且,所述锚固装置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千斤顶的定位板,所述锚固机构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压力传感器的第二垫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锚固装置靠近所述钢箱梁段的端部连接有第三垫板,所述定位板设于所述第三垫板和所述千斤顶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板包括两个夹持部,其中一个夹持部与所述第三垫板固定连接,另一个夹持部与前述夹持部可拆卸连接,两个夹持部共同用于固定所述千斤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锚固机构靠近所述锚固装置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二垫板设于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垫板上设有限位凸出部,所述第二垫板上对应该限位凸出部设有限位卡合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144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件工程用信号接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