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10931.0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69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邹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诺威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22 | 分类号: | F16M11/22;G09F9/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危害 led 背光源 显示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包括安装座和支撑杆,所述安装座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后端设置有屏幕,所述显示器的底端靠近右端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的左侧设置有功能按键,接着内部的辅助固定装置中的吸盘就会与桌面紧紧的吸在一起,这样能够大大的增加整体在使用时候的稳定性,接着插好之后接着把USB接头插入USB线接入口中,接着把数据线插入数据接入口中,接着在插好之后把耳机线插入耳机接入口中便可以使用了,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桌面发生剧烈的晃动,显示器也会牢牢的固定在桌面之上,这样就不会摔在地面之上,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加整体在使用时候的安全性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
背景技术
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借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5%,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可说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轻薄化等)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
现有的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用于显示的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主要使用来显示用的,而整个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主要是通过内部的零件来实现的,通过内部的零件虽然能起到显示的作用,但是当整个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放在桌子上的时候,如果桌子晃动情况大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显示器掉落在地上或者桌子上,这样就会把显示器摔坏,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通过内部的零件虽然能起到显示的作用,但是当整个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放在桌子上的时候,如果桌子晃动情况大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显示器掉落在地上或者桌子上,这样就会把显示器摔坏,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包括安装座和支撑杆,所述安装座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后端设置有屏幕,所述显示器的底端靠近右端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的左侧设置有功能按键,所述支撑杆与显示器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上侧设置有电源线接入口和数据接入口,所述电源线接入口设置在数据接入口的右侧,所述电源线接入口和数据接入口的上侧设置有USB线接入口和耳机接入口,所述USB线接入口设置在耳机接入口的右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吸盘、上挡板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在安装座的内部底端,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设置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的底端设置有吸盘。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安装座的整体由聚丙烯材料制成,所述安装座的整体颜色为黑色。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高度为五厘米,所述支撑杆的外壁均经过抛光处理。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的厚度为两厘米,所述显示器的形状为长方形。
优选的,所述功能按键一个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功能按键的颜色均为白色,四个所述功能按键的体积是开关的三分之二。
优选的,所述辅助固定装置使显示器在放置的时候更加的稳定,所述辅助固定装置的吸力可以达到十牛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少蓝光危害的LED背光源显示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诺威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诺威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10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