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对地方气候差异化设计的双基质层绿色屋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08208.9 | 申请日: | 202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4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梅国雄;甘霖;黄山;蒋明杰;吴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D11/00 | 分类号: | E04D11/00;E04D11/02;E03B3/02;A01G9/033;A01G24/46;A01G24/10 |
| 代理公司: | 武汉星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79 | 代理人: | 杨晓燕 |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地方 气候 异化 设计 基质 绿色 屋顶 结构 | ||
一种针对地方气候差异化设计的双基质层绿色屋顶结构,包括植被层、双基质层、阻根层和防水层,所述双基质层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上部为种植层、下部为生物炭改性土,所述植被层种在种植层的上部,所述阻根层设置在生物炭改性土的下部,所述防水层设置在阻根层下部,防水层下部与裸露的屋顶相贴合。在降雨量稀少地区,所述双基质层采用了薄种植层加厚生物炭改性土的结构形式;在降雨量富余地区,所述双基质层采用厚种植层加薄生物炭改性土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基质层培育植物和蓄集雨水,通过调整上下两层基质层厚度分配,灵活且以低成本达到绿色屋顶渗蓄调节功能;生物炭改性土蓄水能力强,减少土壤养分损失,更环保,耐久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地方气候差异化设计的双基质层绿色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意味着自然土地越来越少,城市不透水面增加造成城市内径流峰值增大、排水管道缓冲时间短,雨水渗入地下更加困难等,带来城市内涝、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由于不透水面取代了自然土地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和降低了城市宜居度。而城市不透水面中屋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控制好屋顶径流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普遍认为绿色屋顶建设在土地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恢复难度大的城市区域有缓解“城市内涝”、“热岛效应”等负面效应的功能。绿色屋顶充分利用了城市区域的不透水面,具有截留、净化雨水的能力。
传统的绿色屋顶结构的基质主要成分是田园土,其渗透速率高,堆密度大,蓄水能力弱,易导致养分流失,需要经常浇水,以及投入使用后需要长期追肥,运行费用比较高。而且厚度铺设得都比较死板,没能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和降雨特点,较薄的基质多数由一层土壤构成,虽然具备一定的雨水入渗和保存能力,但不能灵活的做到蓄集雨水、减少径流,达不到很好的蓄水效果,也就难以具备缓解城市内涝的能力;较厚的基质满足了蓄水要求,但研究表明基质产流污染物随着基质厚度的增加而增多,而且增大了屋顶荷载。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在土层下加一层排蓄水板等其他蓄水结构,然而存在排蓄水板腐蚀老化、维护困难等缺点。
CN105993569A公开了一种上层为营养基质,下层为吸附基质的双基质层拓展型绿色屋顶结构,此类基质提高了基质吸附污染的能力,并没有提高绿色屋顶的蓄水能力。现有的第一类绿色屋顶结构蓄排水多采用商业一体化成型的蓄排水板,无法进行蓄水与排水的合理分配;蓄排水板无法对种植土层中的氮磷等化学肥料进行过滤,直接排进市政管道中或流进自然中将产生化学污染。第二类绿色屋顶结构的生长基质是在田园土中加入粉煤灰、泥炭土等改性材料,混合后以达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目的,这类生长基质具备一定的渗水和保水能力,但是流出污染物增多,使得从土壤中流出的水较普通田园土的水质污染会更严重。第三类绿色屋顶结构是一些设有双基质层的绿色屋顶,此类屋顶两层基质由营养基质和吸附基质组成,重点在吸附污染物,而不是蓄排水,减少径流;这类绿色屋顶结构的两层基质铺设没有具体的厚度分配依据,且在分配两层基质的厚度时显得不够清晰、灵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不同气候差异和降雨特点的地区绿色屋顶结构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针对地方气候差异化设计的双基质层绿色屋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对地方气候差异化设计的双基质层绿色屋顶结构,包括植被层、双基质层、阻根层和防水层,所述双基质层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上部为种植层、下部为生物炭改性土,所述植被层种在种植层的上部,所述阻根层设置在生物炭改性土的下部,所述防水层设置在阻根层下部,防水层下部与裸露的屋顶相贴合。
按上述方案,在降雨量稀少地区,所述双基质层采用了薄种植层加厚生物炭改性土(蓄水层)的结构形式;在降雨量富余地区,所述双基质层采用厚种植层加薄生物炭改性土的结构形式。
按上述方案,所述生物炭改性土厚度与双基质层厚度的比例,按照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和降雨特点,在0.3-0.7之间选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082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率的防爆地漏生产用研磨机
- 下一篇:一种灵芝三萜超临界提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