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豆油生产废水的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03558.6 | 申请日: | 202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49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成;胡国平;程敦让;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锦龙生物基材料(湖北)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32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油 生产 废水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豆油生产废水的回收装置,属于大豆油加工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倾斜设置的筒体、底座、升降机构、电热机构、过滤机构、沉淀箱;筒体内开设有内腔;升降机构包括有若干个气缸,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L型连接件,筒体通过L型连接件与气缸的伸缩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过滤机构包括有第一过滤板、滤芯、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滤芯、第二过滤板依次竖直设置于内腔的中部,过滤机构的顶部开设有敞口;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沉淀口,沉淀口设置有挡门,沉淀口通过管道与沉淀箱连通;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筒体的后端面设置有进料口。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大豆油多个步骤回收,提高回收效率,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豆油加工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豆油生产废水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环氧大豆油废水中主要含油类、双氧水、甲酸和脂肪酸甲酯等,酸性强、有机物浓度高、具有强氧化性,传统的处理方式如物理精炼法,需要添加碱性水溶液进行中和化学反应而达到脱酸目的,脱酸、热水洗涤、过滤、分离等需要很多设备去分别完成多个步骤,大大提高了建设成本,以及运营中的风险。
(1)转移设备多、泄露风险大。
(2)操作麻烦,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大豆油生产废水的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大豆油多个步骤回收,提高回收效率,结构简单,减少废水转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豆油生产废水的回收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筒体、底座、升降机构、电热机构、过滤机构、沉淀箱;
所述筒体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筒体内开设有内腔;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若干个气缸,若干个所述气缸、所述沉淀箱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L型连接件,所述筒体通过所述L型连接件与所述气缸的伸缩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所述电热机构包括有若干个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位于所述筒体内;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第一过滤板、滤芯、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所述滤芯、所述第二过滤板依次竖直设置于所述内腔的中部,所述过滤机构的顶部开设有敞口;
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沉淀口,所述沉淀口位于所述过滤机构左侧并设置有挡门,所述沉淀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箱连通;
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过滤机构的左右两侧,所述筒体的后端面设置有进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左侧壁设置有清理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机构包括有两个电热元件,两个所述电热元件分别水平嵌于所述筒体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右侧壁设置有检测口。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为板式蜂窝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的上端可拆卸固定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件水平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碱炼脱酸,进液口可通入需要回收处理的大豆油废水,通过进料口可添加碱性水溶液,进行中和化学反应而达到脱酸目的,可在敞口通入热水洗涤,另外可通过电热元件对内腔加热,过滤机构可过滤杂质回收,敞口可以更换滤芯;另外,沉淀口可输出沉淀物,便于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大豆油生产废水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锦龙生物基材料(湖北)有限公司,未经新锦龙生物基材料(湖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035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