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镜血管分离钳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03440.3 | 申请日: | 202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8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管玉涛;丁慧青;张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29 | 分类号: | A61B17/29;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张应德 |
| 地址: | 31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镜 血管 分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血管分离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手柄,手柄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杆,手柄还安装有驱动装置,连接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相向移动,第一钳夹的中间设置有空心圆弧部,以用于容纳保护血管。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手持手柄,将连接杆探入,通过驱动装置控制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分离血管,并且将血管容纳在空心圆弧部,避免血管被夹伤,还能够限位血管,使得血管随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移动,将血管分离出来进行保护,从而夹持血管而不易损伤血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腹腔镜血管分离钳。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腹腔镜手术传统方法是在病人腰部作三个小切口,各插入一个管道状工作通道,以后一切操作均通过这三个管道进行,再用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完成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步骤,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在腹腔镜手术时,血管没有进行固定,容易导致血管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血管分离钳,该分离钳夹持血管而不易损伤血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腹腔镜血管分离钳,包括有手柄,手柄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杆,手柄还安装有驱动装置,连接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相向移动,第一钳夹的中间设置有空心圆弧部,以用于容纳保护血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装置包括有驱动轴,连接杆还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和驱动轴滑动连接,驱动轴的前端连接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第一驱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钳夹上,第二驱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钳夹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装置还包括有转动板,转动板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转轴,并且上部设置有滑槽,转轴转动连接在手柄上,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转动连接在驱动轴的后端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转动板为折弯板,转轴设置在折弯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手柄上还设置有限位板和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转动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手柄还设置有手持部,手持部设置有第一指环,转动板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的直径至少为2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钳夹的中间设置有与空心圆弧部同向的钳夹圆弧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空心圆弧部的内壁半径大于钳夹圆弧部的外壁半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杆的长度至少为30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手持手柄,将连接杆探入腹腔内,通过驱动装置控制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分离血管,并且将血管容纳在空心圆弧部内,避免血管被夹伤,还能够限位血管,使得血管随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移动,将血管分离出来进行保护,从而夹持血管而不易损伤血管。分离钳中采用较长的连接杆,保证分离钳能到达人体内任意一点,起到更好地进行分离保护血管。该分离钳具有分离功能,能够将血管从人体组织分离,确保血管能够分离完全。
附图说明
图1为腹腔镜血管分离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第一医院,未经宁波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034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打火机用组合轮的钢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PCB板安装元件的定位焊接治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