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沿空巷道小煤柱侧帮加强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02863.3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7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朱时廷;王亚军;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时廷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沈小青 |
地址: | 03700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巷道 小煤柱侧帮 加强 支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沿空巷道小煤柱侧帮加强支护装置,包括设置在巷道内的加强支护装置本体,所述巷道由顶板和煤层组成,所述加强支护装置本体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中的一个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活动接触,另一个第一支撑板的左侧与煤层的右侧活动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为中空结构,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安装板,安装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通过简单转动的方式同步驱动两个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插入到巷道内部,从而同步实现对顶板和煤层的支撑,进而达到对小煤柱侧帮的加强支护,提高安装效率,有利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强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沿空巷道小煤柱侧帮加强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还要保持到下一个工作面回采使用,所留巷道要经过两次采动影响和集中地应力的破坏,由于受到采动影响和采空区水的浸泡作用,巷道上邦小煤柱媒体松软,煤层和顶板之间的抗剪切强度明显降低,巷道开挖后,在小煤柱重量下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下,小煤柱很容易下抽,影响巷道内的安全,为了在采煤期间避免采动影响给采煤巷道造成变形严重的现象,保证沿空留巷充填墙体顺利进行,在掘进期间需要对顶板和煤层进行支撑,从而达到对巷道小煤柱侧帮进行加强支护作业;
现有的对小煤柱侧帮支护主要通过槽钢、工字钢等型钢配合锚杆进行加强支护,其虽然可以实现加强支护的目的,但是其安装效率低,在安装时需要使用锚杆对槽钢或工字钢逐个安装在煤层和顶板上对其进行支护作业,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沿空巷道小煤柱侧帮加强支护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沿空巷道小煤柱侧帮加强支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沿空巷道小煤柱侧帮加强支护装置,包括设置在巷道内的加强支护装置本体,所述巷道由顶板和煤层组成,所述加强支护装置本体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中的一个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活动接触,另一个第一支撑板的左侧与煤层的右侧活动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为中空结构,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安装板,安装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左侧与顶板和煤层的连接处活动接触,所述安装板和第二支撑板上设有同一个同驱固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同驱固定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板顶部的第一矩形孔,第一矩形孔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管,转动管内滑动套设有两个第一锚杆,两个第一锚杆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两个外螺纹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第一锚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支撑板内,位于上方的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内壁上和位于下方的第一支撑板的左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斜穿孔,斜穿孔与对应的第一锚杆相配合,第一矩形孔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母,螺母螺纹套设在对应的第一锚杆上,第一矩形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转动管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伞形齿轮,第一伞形齿轮的两侧均啮合有第二伞形齿轮,两个第二伞形齿轮相互远离一侧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一通孔内,两个第二伞形齿轮中位于右侧的第二伞形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右端延伸至安装板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摇盘,安装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转动套设在转轴上,位于左侧的第二伞形齿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方杆,第二支撑板的左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套设有第二锚杆,方杆的左端延伸至螺纹孔内,第二锚杆滑动套设在方杆上。
优选的,位于上方的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内壁上和位于下方的第一支撑板的右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锚杆位于对应的第一穿孔内并与第一穿孔的内部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锚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转动管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限位块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活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孔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转动管的外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时廷,未经朱时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028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OnTrak传感器的连接机构
- 下一篇:一种功耗低的全自动智能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