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取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99335.7 | 申请日: | 202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78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郑星;耿传浩;魏伟琼;杨文超;徐永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N3/24 |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宋妍丽 |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样装置,包括上剪切盒、下剪切盒、入土环刀;所述上剪切盒、下剪切盒、入土环刀通过活动插销轴向连接;所述上剪切盒和下剪切盒之间留有开缝,下剪切盒和入土环刀之间不留空隙;所述入土环刀的下端为刀口形。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取土体或者极软岩的大尺寸的无扰动样品,取样过程采用缓慢压入的方式,避免了人工开挖或者室内二次取样对原状样品的扰动,并且可以将取出的样品直接用于室内直剪试验而不需二次加工,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对样品的扰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样装置,属于岩土工程岩土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土体或极软岩直剪试验原状无扰动样品的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岩石结构面的力学试验参数特别是抗剪强度参数,对于建筑物、边坡、地基等的抗滑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工程师们一直致力于获取合理的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以评价岩土体的强度。目前获取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现场大型原位剪切试验,或者将结构面样品取回室内进行室内试验。然而,采用现场大型原位剪切常常需要开挖试验平硐,或者由于试验位置难以到达而使开展试验工作异常困难,导致试验工期长、费用昂贵。对岩体结构面进行取样,往往又要求其保持原状不被扰动。但是岩体结构面在取样操作中易扰动破坏其原有结构体系,造成原状岩体结构面取样困难,甚至取样失败。特别是在岩体结构面试验中,需要针对结构面原位受力方向进行试验模拟,这就对岩体结构面取样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当前获取土体及软岩剪切试验原状样品的方法主要是手工取块状样品在室内进行二次加工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只能对黏土和极软岩进行取样,取样过程涉及挖、凿、锤等操作,对样品的扰动较大。其次,这种取样方法是针对土颗粒较细的细粒土,取回块状样后在室内进行环刀取样,获取的样品尺寸较小。其他采用钻孔取样方式取回的样品也存在只能取细粒土样的问题,获取的样品尺寸都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样装置,该取样装置主要解决了岩土体现场原位剪切试验耗时长、费用高以及普通取样方法难以获取原状非扰动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取样装置,包括上剪切盒、下剪切盒、入土环刀;所述上剪切盒、下剪切盒、入土环刀通过活动插销轴向连接;所述上剪切盒和下剪切盒之间留有开缝,下剪切盒和入土环刀之间不留空隙;所述入土环刀的下端为刀口形。
所述活动插销有多个。
所述上剪切盒、下剪切盒、入土环刀的直径与壁厚一致。
所述入土环刀的高度低于上剪切盒和下剪切盒。
所述上剪切盒、下剪切盒、入土环刀均为钢环。
所述上剪切盒、下剪切盒的两端面均用橡胶模或塑料薄膜捆扎覆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获取土体或者极软岩的大尺寸的无扰动样品,取样过程采用缓慢压入的方式,避免了人工开挖或者室内二次取样对原状样品的扰动,并且可以将取出的样品直接用于室内直剪试验而不需二次加工,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对样品的扰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取样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取样后室内剪切试验的示意图;
图中:1-上剪切盒,2-下剪切盒,3-入土环刀,4-活动插销,5-开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993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