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工位玻纤条收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94908.7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8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元;甘碧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聚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8/08 | 分类号: | B65H18/08;B65H75/24;B65H23/04;B65H19/30 |
代理公司: | 东莞技创百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工位玻纤条收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工位玻纤条收卷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收卷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第一收卷组件和第二收卷组件,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收卷组件包括第一收卷盘,所述第二收卷组件包括第二收卷盘,所述第一收卷盘与第一限位组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收卷盘与第二限位组件的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收卷盘和第二收卷盘对玻纤条进行收卷,无需操作人员摇动转盘和手握玻纤条,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玻纤条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威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多工位玻纤条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矿物,添加特定的金属氧化物矿物原料,混合均匀后,在高温下熔融,熔融玻璃液流经漏嘴流出,在高速拉引力的作用被牵伸并急速冷却固化成为极细的连续的纤维。玻璃纤维单丝的直径从几微米到二十几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的1/20至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其外观为表面光滑的圆柱状,截面呈完整的圆形,圆形截面承受载荷能力强;气体和液体通过阻力小,但表面光滑使纤维的抱合力小,不利于与树脂的结合;密度一般在2.50-2.70g/cm3,主要取决于玻璃成分;抗拉强度比其他天然纤维、合成纤维要高;脆性材料,其断裂伸长率很小;耐水性和耐酸性较好,而耐碱性较差。玻璃纤维拉伸强度高,弹性系数高,具有不燃性、耐化学性、吸水性小、加工性能佳等优良特性,通常作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玻璃纤维拉挤型材制造领域中,对于其中的扁平玻纤条产品,客户要求的包装形式是一卷为一个单位,多卷叠放包装成箱,因此首先需要对从模具拉出的玻纤条产品进行卷制操作,之前这种操作是通过人工手卷的方式进行卷制,这种卷制方式需要操作人员一只手摇动转盘,另一只手握紧玻纤条产品,施加一定的拉力以保证卷制紧密,但是在现有模具线数增多的情况下,转盘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这样在长时间流水线作业工况下,操作人员手工卷制效率低下,并且长期受玻纤条摩擦导致手痒脱皮,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工位玻纤条收卷装置,具备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玻纤条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威胁,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工位玻纤条收卷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收卷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第一收卷组件和第二收卷组件,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收卷组件包括第一收卷盘,所述第二收卷组件包括第二收卷盘,所述第一收卷盘与第一限位组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收卷盘与第二限位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收卷组件和第二收卷组件还包括主控箱、驱动电机、收卷主轴和若干个轴承座,所述主控箱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轴承座均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收卷主轴穿过若干个轴承座,并在轴承座内做旋转活动,且收卷主轴上设置有传动皮带轮,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与传动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收卷盘和第二收卷盘均固定安装在收卷主轴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收卷盘、第二收卷盘、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均为两组,所述两组第一收卷盘和两组第二收卷盘分别固定安装在收卷主轴的两端,所述两组第一限位组件分别与两组第一收卷盘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两组第二限位组件分别与两组第二收卷盘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收卷盘和第二收卷盘均由两组十字架构成,所述两组十字架均固定安装在收卷主轴上,且两组十字架间隙设置,所述十字架的尖端均设置有引导坡,所述两组引导坡相对设置,且引导坡相对十字架呈30°至60°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聚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聚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94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式密闭空间智能除臭消毒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有复层结构的卡扣式胶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