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93190.X | 申请日: | 202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87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姣;鲁建国;冯幼强;张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F1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金方玮 |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海绵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包括:海绵层,设置于海绵层下的网状生物胶层,设置于网状生物胶层下的保护层;使用时网状生物胶层一侧置于湿润的创口处并贴合,此时在生物胶的作用下,即使是非平整创面海绵层也可与创面充分接触,从而使负压在海绵上均匀传导,有效提升负压引流治疗效果,加速创面愈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敷料,特别是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
背景技术
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VSD负压引流技术,并在骨科中广泛应用。1994年裘华德教授率先将VSD技术引进中国,并在全球首次应用于普外科。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其他各种腹腔内感染,开创了VSD在普外科应用的先河。经过近30年发展,VSD技术从第一代的引流瓶,第二代的间歇性低负压治疗系统,发展到了第三代的负压引流仪和新型VSD敷料。虽然VSD敷料的发展已相对成熟,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骨科创伤多发于四肢,创口四周、深浅不规则,以及窦道盲管,当置入泡沫材料时不易充分接触创面,导致负压不能均匀分布在医用泡沫材料的表面,因影响负压引流治疗非平整创面的愈合效果;市场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解决深浅不规则创口的负压引流问题的负压引流海绵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通过网状生物胶层解决深浅不规则创口的负压引流问题,提升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包括:海绵层,设置于海绵层下的网状生物胶层,设置于网状生物胶层下的保护层。
前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海绵层为聚氨酯海绵层。
前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海绵层的厚度范围为10-50mm。
前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网状生物胶层为a-氰基丙烯酸酯层、纤维蛋白生物胶层、贻贝粘蛋白层或贻贝粘蛋白层仿生胶层。
前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网状生物胶层的网孔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前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网孔的大小为:1-50mm×1-50mm。
前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保护层为离型纸。
前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保护层的厚度范围为30-20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海绵层与创口接触一面涂覆网状生物胶层,使用时网状生物胶层一侧置于湿润的创口处并贴合,此时在生物胶的作用下,海绵可与创面充分接触,从而使负压在海绵上均匀传导,有效提升负压引流治疗效果,加速创面愈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即使是非平整创面也能稳定贴合,从而确保负压引流治疗效果;
形成网状生物胶层的医用生物胶粘合剂除了具有通常的粘合功能和力学功能外,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特点,进一步加快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海绵层,2网状生物胶层,3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负压引流海绵结构,包括:海绵层1,设置于海绵层1下的网状生物胶层2,设置于网状生物胶层2下的保护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931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折固定板及用于桡骨骨折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根管填充用牙胶尖适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