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退锡废水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79907.5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6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邹毅芳;王文平;高阔;彭小福;汪国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遂宁市星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9/02;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陶红 |
地址: | 629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分离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退锡废水分离系统,包括污液箱、循环桶、第一管式碳化硅陶瓷膜、第二管式碳化硅陶瓷膜、第三管式碳化硅陶瓷膜和净液箱;污液箱与循环桶串联,循环桶与第一管式碳化硅陶瓷膜串联,三个管式碳化硅陶瓷膜依次首尾串联,第三管式碳化硅陶瓷膜的尾端与循环桶串联;三个管式碳化硅陶瓷膜相互并联,然后与净液箱串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退锡废水分离系统包括两条液体流动路线,一条是供粘稠的废液循环流动的路线,另一条是供清液滤出的路线,两条路线相互配合,能够对粘稠的废液进行持续有效地过滤处理,本系统对废液的处理手段,一方面节省了退锡液原料,有效地降低了生产处理成本,另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退锡废水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镀行业,常采用酸液进行退镀操作,但随着循环利用次数增多,含锡量增加,酸液会变稠,影响退镀效果,但酸液中仍存在大量的有效成分,若直接丢弃,一是造成浪费,二是会污染环境,目前急需一种技术能够将退锡废液进行处理后回收再利用。
申请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退锡废水分离系统,能够有效对退锡废水进行处理后回收在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退锡废水分离系统,包括污液箱、循环桶、第一管式碳化硅陶瓷膜、第二管式碳化硅陶瓷膜、第三管式碳化硅陶瓷膜和净液箱;
所述污液箱与所述循环桶通过管线串联,所述循环桶与所述第一管式碳化硅陶瓷膜通过管线串联,所述第一管式碳化硅陶瓷膜、所述第二管式碳化硅陶瓷膜和所述第三管式碳化硅陶瓷膜依次通过管线首尾串联,所述第三管式碳化硅陶瓷膜的尾端与所述循环桶通过管线串联;
串联的方式使得循环桶、第一管式碳化硅陶瓷膜、所述第二管式碳化硅陶瓷膜和所述第三管式碳化硅陶瓷膜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回路,粘稠的退锡废液能够在该回路内不断循环流动。
所述第一管式碳化硅陶瓷膜、所述第二管式碳化硅陶瓷膜和所述第三管式碳化硅陶瓷膜通过管线相互并联,然后与所述净液箱通过管线串联。
并联的方式能够使得各管式碳化硅陶瓷膜内滤出的清液汇集流入到净液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式碳化硅陶瓷膜包括管状外壳,在所述管状外壳的内部同轴设有滤网筒,在所述滤网筒上包覆有碳化硅陶瓷膜,在所述管状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所述管状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溢液口。
第二管式碳化硅陶瓷膜和第三管式碳化硅陶瓷膜的结构与第一管式碳化硅陶瓷膜的结构相同,三个管式碳化硅陶瓷膜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进行串联,粘稠的退锡废液在三个管式碳化硅陶瓷膜的滤网筒内部流动;三个管式碳化硅陶瓷膜通过溢液口进行并联,清液从滤网筒内部经碳化硅陶瓷膜过滤后由溢液口流入至净液箱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管状外壳的侧壁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取样管和第二取样管,所述第一取样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管状外壳的外部,另一端设于所述滤网筒的外壁与所述管状外壳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取样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管状外壳的外部,另一端设于所述滤网筒的内部。
第一取样管用于对清液进行取样,第二取样管用于对粘稠的废液进行取样。
进一步地,在所述污液箱与所述循环桶之间设有袋式过滤器和第一液泵。
袋式过滤器的作用在于对废液进行初步过滤。
进一步地,在所述循环桶与所述第一管式碳化硅陶瓷膜之间设有第二液泵。
第二液泵的作用在于驱使废液在管路中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管式碳化硅陶瓷膜与所述净液箱之间设有设有第三液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遂宁市星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遂宁市星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799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采暖空调新风智能门窗
- 下一篇:用于注塑模具生产的组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