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信号触发结构、控制系统以及气囊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75204.5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13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万木春商贸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B60R2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圭塘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触发 结构 控制系统 以及 气囊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信号触发结构、控制系统以及气囊保护装置,其中,所述信号触发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包覆有一层绝缘材料;摆动棒,位于所述壳体内,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球铰;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侧壁上;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摆动棒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摆动路径上;限位结构,用于在设定方向上阻止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摆动棒与壳体的配合感知车身的倾角,当车身的倾角过大时,摆动棒上的第二电极和壳体下部的第一电极接触,使得信号触发结构能够向外输出信号,成为安全气囊打开的信号依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信号触发结构、控制系统以及气囊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因此,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车辆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客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在现有技术中,安全气囊打开是基于传感器检测到车身发生碰撞的信号。但是,现有的安全气囊对车辆侧翻或者冲入水中,即车辆并未发生强烈的碰撞的场景下,安全气囊是无法打开的,不能对驾乘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进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号触发结构、控制系统以及气囊保护装置,该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气囊在车辆侧翻或冲入水中时,不能打开安全气囊,保护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号触发结构,所述信号触发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包覆有一层绝缘材料;
摆动棒,位于所述壳体内,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球铰;
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侧壁上;
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摆动棒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摆动路径上;
限位结构,用于在设定方向上阻止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所述摆动棒与壳体的配合感知车身的倾角,当车身的倾角过大时,摆动棒上的第二电极和壳体下部的第一电极接触,使得信号触发结构能够向外输出信号,成为安全气囊打开的信号依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圆锥体。
优选地,所述摆动棒的最大摆动角度为45°;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球径大于所述摆动棒的直径的球体。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的弧形轨道,所述摆动棒与所述弧形轨道球铰,并能够沿着所述弧形轨道的轨迹滑动,所述弧形轨道的底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
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当所述摆动棒以所述弧形轨道的底部作为铰接点时的摆动轨迹上。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棒与所述壳体通过球碗和铰接球铰接,所述球碗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铰接球与所述摆动棒固定连接,所述铰接球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球碗中;
所述球碗和铰接球之间还设置有所述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凹槽、挡板;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球碗靠近所述铰接球弧面上,所述挡板与所述铰接球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中设置有阻尼油,所述挡板具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棒与所述壳体通过球碗和铰接球进行铰接,所述球碗和所述铰接球上设置有所述限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万木春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万木春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752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束缚躁动患者的装置
- 下一篇:双层双腔内高压成型模具用的上下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