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金属饰条加工用排列码放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72059.5 | 申请日: | 2021-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8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敏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7/00 | 分类号: | B65G57/00;B65G47/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车门 金属 饰条加 工用 排列 码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金属饰条加工用排列码放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横杆前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挡板,两个横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前侧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放置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饰条分别放置于多个放置槽的内腔中,移动右挡板,饰条的两侧分别与右挡板和左挡板接触,对其进行整平,同时将滑座二移动至对应通孔的位置,通过定位杆和定位块定位,即可放置不同长度的饰条,即达到了使用便捷的目的,该用于汽车车门金属饰条加工用排列码放架具备使用便捷的优点,在码放过程中可以对饰条的两侧进行整平,提高了码放的平整性,并且可以将其设计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整体的稳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窗饰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金属饰条加工用排列码放架。
背景技术
车窗饰条是安装在汽车车窗上四周边缘上的起装饰作用与挡风作用的汽车上的配件,材料是用不锈钢,一般是亮片不锈钢做成,生产工艺是先用车床将其裁剪下来,之后再去用冲床修边,将锋利的边角麿平磨圆润,车窗饰条的安装一般是将要安装车窗饰条的车窗的内槽用酒精擦干净,等五分钟酒精挥发之后,再将胶撕开粘在车窗边缘,再粘有时胶的车窗饰条插入车窗饰条的槽内粘死。
汽车金属饰条在加工时需要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将其码放在一旁,目前汽车车门金属饰条在检测后一般通过两个单独且设有多个凹槽的泡沫板对其进行码放,结构简单,导致在码放的过程中饰条的两侧难以对齐,并且由于两个泡沫板为单独个体,在码放时饰条稳定性较差,两个泡沫板容易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金属饰条加工用排列码放架,具备使用便捷的优点,解决了目前汽车车门金属饰条在检测后一般通过两个单独且设有多个凹槽的泡沫板对其进行码放,结构简单,导致在码放的过程中饰条的两侧难以对齐,并且由于两个泡沫板为单独个体,在码放时饰条稳定性较差,两个泡沫板容易晃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金属饰条加工用排列码放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横杆前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挡板,两个横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前侧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放置槽,所述横杆的表面设置有整平机构,所述横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座二,所述滑座二的前侧与右侧放置架固定连接,顶部横杆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滑座二的内腔设置有定位机构,顶部滑座二的内腔设置有辅助机构。
优选的,所述整平机构包含有滑动连接于横杆表面的滑座一,两个滑座一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右挡板,所述左挡板与右挡板的形状为L形。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含有开设于顶部横杆与滑座二顶部的通孔,位于横杆顶部的通孔呈等间距分布,所述通孔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圆形槽。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含有贯穿设置于滑座二内腔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表面与通孔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底部贯穿至圆形槽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通孔的形状与定位块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含有活动安装于顶部滑座二内腔的滚珠,顶部横杆的底部开设有滚槽,所述滚珠的表面与滚槽滚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饰条分别放置于多个放置槽的内腔中,移动右挡板,饰条的两侧分别与右挡板和左挡板接触,对其进行整平,同时将滑座二移动至对应通孔的位置,通过定位杆和定位块定位,即可放置不同长度的饰条,即达到了使用便捷的目的,该用于汽车车门金属饰条加工用排列码放架具备使用便捷的优点,在码放过程中可以对饰条的两侧进行整平,提高了码放的平整性,并且可以将其设计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整体的稳固性,同时还可以调节两个放置架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饰条,解决了目前汽车车门金属饰条在检测后一般通过两个单独且设有多个凹槽的泡沫板对其进行码放,结构简单,导致在码放的过程中饰条的两侧难以对齐,并且由于两个泡沫板为单独个体,在码放时饰条稳定性较差,两个泡沫板容易晃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敏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敏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72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