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镜吸氧口垫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70663.4 | 申请日: | 2021-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4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高秀珍;张诚;杨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B1/273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徐华燊;李洪福 |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镜吸氧口垫,包括口垫、鼻吸氧管和口腔吸氧管,口垫由柱形结构、前护板和后护板组成,柱形结构由上下左右四壁组成,四壁中间构成内镜通过孔,上壁上开设两个口腔通道;前护板两侧设有弹力绳固定孔;鼻吸氧管由两个鼻管接头和管Ⅰ组成,两个鼻管接头连接在管Ⅰ的管壁上,管Ⅰ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管接头Ⅰ,管Ⅰ的管壁下方与两个鼻管连杆的一端相连,两个鼻管连杆的另一端固连在前护板前侧;口腔吸氧管由管Ⅱ和两个口腔管连杆组成,两个口腔管一端连接在管Ⅱ管壁上,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口腔通道相连通,管Ⅱ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管接头Ⅱ。本实用新型佩戴方便,避免氧气管移位,同时提供口腔供氧,适用于张口呼吸患者的内镜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内镜吸氧口垫。
背景技术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附件的不断完善,目前胃镜和十二指肠镜技术已成为上消化道和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检查和治疗措施,如早期食管癌、胃癌,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内镜技术常采取口咽部黏膜麻醉或静脉麻醉,为了易于插管并避免牙齿损伤内镜,术前需要在口腔内放置口垫;为了避免胃镜影响通气,术前需佩戴吸氧管进行吸氧。
目前口垫与吸氧管均单独佩戴,口垫移位率低。吸氧管经耳廓上缘在枕后固定。临床操作中存在以下不足:1.内镜操作取左侧卧位,面部挤压吸氧管,可导致供氧不足;2.内镜刺激下患者身体不自主活动,吸氧管头端发生插入过深或一侧移位,可损伤鼻黏膜,如吸氧管头脱落可发生低氧血症;3.吸氧管一侧被患者面部压在手术床上,内镜经口垫置入后,调整或重新放置吸氧管难度大;4.鼻腔狭窄、粘膜水肿、畸形、舌根肥厚等张嘴呼吸患者,全麻状态下多经口呼吸,鼻腔供氧多为无效供氧,易发生低氧血症;5.吸氧管经两侧耳廓上方固定于枕部,影响鼻胆管的固定;6.口腔供氧与鼻腔供氧一体,氧气大多进入鼻腔内,口腔氧流量太少。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内镜吸氧口垫。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将鼻吸氧管和口腔吸氧管与口垫采取一体式设计,使鼻管自动进入鼻腔,佩戴方便;在鼻腔供氧基础上,设有口腔供氧通道,实现从鼻腔及口腔双通道供氧;鼻腔与口腔独立供氧,口腔供氧不受鼻腔的影响。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内镜吸氧口垫,包括:
口垫,由柱形结构以及分别设置在柱形结构前后侧的前护板和后护板组成,所述柱形结构由具有厚度的上下左右四壁组成,四壁中间构成内镜通过孔,上壁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贯穿的两个口腔通道,口腔通道为单通道管;所述前护板的两侧设置有弹力绳固定孔,两个弹力绳固定孔分别与环形弹力绳的两端相连,在口垫置入口腔并通过环形弹力绳套入头部后将口垫固定;所述后护板与柱形结构置入口腔内;
鼻吸氧管,与口垫相连,由两个鼻管接头和与两个鼻管接头相连通的管Ⅰ组成,管Ⅰ和鼻管接头均为单通道管,两个间隔设置的鼻管接头连接在管Ⅰ的管壁上,管Ⅰ与两个鼻管接头构成F形结构,管Ⅰ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管接头Ⅰ,管Ⅰ的管壁下方与两个鼻管连杆的一端相连,两个鼻管连杆的另一端固连在前护板前侧,置于口垫的外侧,通过鼻管连杆将鼻吸氧管固定在前护板上;氧气管接头Ⅰ连接有氧气延长管Ⅰ,吸氧延长管Ⅰ绕耳固定,经氧气延长管Ⅰ和氧气管接头Ⅰ向鼻吸氧管内通入氧气,氧气从两个鼻管接头流出通入鼻腔,实现鼻腔供氧;
口腔吸氧管,与口垫相连,位于鼻吸氧管外侧,由管Ⅱ和与管Ⅱ相连通的两个口腔管连杆组成,管Ⅱ和口腔管连杆均为单通道管,两个间隔设置的口腔管连杆置于口垫外侧,其一端连接在管Ⅱ的管壁上,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口腔通道相连通,管Ⅱ与两个口腔管连杆构成F形结构,管Ⅱ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管接头Ⅱ;氧气管接头Ⅱ连接有氧气延长管Ⅱ,吸氧延长管Ⅱ绕耳固定,经氧气延长管Ⅱ和氧气管接头Ⅱ向口腔吸氧管内通入氧气,氧气从两个口腔管连杆流入两个口腔通道,后经两个口腔通道通入口腔,实现口腔供氧。
进一步地,两个鼻管接头相对管Ⅰ朝上倾斜设置,两个鼻管接头的间距为1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未经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706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