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空注浆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70183.8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7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张金江;谭文明;杨宏;马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功东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21D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注浆锚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空注浆锚杆,属于软岩施工技术领域。一种中空注浆锚杆,包括:相连接的锥头和杆身;锥头成中空结构,包括锥顶端以及与杆身连接的锥尾端,锥顶端呈开口状,且锥顶端的壁厚小于锥尾端的壁厚;杆身也中空结构,杆身上远离锥头的一端设有凸台,凸台的外径大于杆身的外径。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注浆锚杆的深入软岩的一端呈锥形,并且锥顶端的管壁较尖,从而方便在进入软岩时进行导向;杆身上则设有凸台,凸台不随杆身进入软岩,在需要调整锚杆位置取出锚杆时,可通过凸台向锚杆施加外拉力将锚杆取出,从而解决现有中空注浆锚杆不便打入以及取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注浆锚杆。
背景技术
软岩隧道施工中,保证围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软岩中,可以用围岩变形量来衡量围岩的稳定性。所以,控制围岩的变形也就控制了围岩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将玻璃纤维锚杆打入掌子面从而起到对掌子面的加固作用,但玻璃纤维锚杆较脆,施工时只能挖出,无法多次利用,经济性差,而其他现有的锚杆同样受形状限制,在打入或者取出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掌子面加固锚杆成本高以及锚杆不便打入和取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空注浆锚杆,以解决现有掌子面加固锚杆不便打入和取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空注浆锚杆,包括:相连接的锥头和杆身,锥头和杆身的内部分别设有相连通的注浆通道;
锥头包括锥顶端以及与杆身连接的锥尾端,锥顶端呈开口状,且锥顶端的壁厚小于锥尾端的壁厚;杆身上远离锥头的一端设有凸台,凸台的外径大于杆身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注浆锚杆的深入软岩的一端呈锥形,方便在进入软岩时进行导向;锥顶端的管壁小于锥尾端的管壁,从而便于注浆快速流出;杆身上则设有凸台,凸台不随杆身进入软岩,在需要调整锚杆位置取出锚杆时,可通过凸台向锚杆施加外拉力将锚杆取出,从而解决掌子面加固锚杆不便打入和取出的问题。
进一步地,上述锥头的外壁设有多个楔形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楔形块可在锥头进入软岩时使锥头外侧的软岩更加松软,从而方便外径更大的杆身进入。
进一步地,上述锥头的外壁开设有侧孔,侧孔位于相邻楔形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锥头的外壁开设侧孔增加出口,从而更快速的向软岩中进行注浆。
进一步地,上述锥尾端与杆身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筋避免锥尾端和杆身连接处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
进一步地,上述凸台靠近锥头的一面与杆身之间形成有卡口。
本实用新型凸台和杆身间形成有卡口,从而方便对凸台施力取出锚杆。
进一步地,上述锥尾端与杆身焊接。
进一步地,上述锥尾端与杆身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注浆锚杆的深入软岩的一端呈锥形,方便在进入软岩时进行导向;锥顶端的管壁小于锥尾端的管壁,从而便于注浆快速流出;杆身上则设有凸台,凸台不随杆身进入软岩,在需要调整锚杆位置取出锚杆时,可通过凸台向锚杆施加外拉力将锚杆取出,从而解决掌子面加固锚杆不便打入和取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楔形块可在锥头进入软岩时使锥头外侧的软岩更加松软,从而方便外径更大的杆身进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注浆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功东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未经云南功东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701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压的旋转补偿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主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