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回收电子垃圾中的金属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65584.4 | 申请日: | 2021-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8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马中发;董昌锋;孙琪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青朗万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航天***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回收 电子垃圾 中的 金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波回收电子垃圾中的金属的装置,涉及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领域,装置包括:金属腔体、隔热层、隔火层、吸波层、内腔、微波源、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进气口处设置第一阀门和气泵;出气口处设置第二阀门;金属腔体内壁与隔热层连接,隔热层还与隔火层的一侧连接;隔火层的另一侧设置吸波层;内腔的顶部不设置吸波体;微波源设置在金属腔体的外层顶部;进气口与出气口设置在金属腔体的相对面,并于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基于微波热解电子垃圾至熔融态,进而在腔体内冷却,使得金属脱离基板,该装置可用于提取废旧电路板与电子器件中的金属,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在电子垃圾回收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波回收电子垃圾中的金属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类电子产品快速涌入现代生活中,与之而来的是每年全球电子废弃物垃圾的数量也在惊人的上升,成为困扰全球环境的重大问题。资源性和污染性并存是电子废弃物的一个特点,其主要由金属、陶瓷、玻璃、塑料等构成,特别是含有一定量的贵重金属,可回收利用成分很多,但是如果处理不当,里面的重金属、聚合物等又极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由于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生活。
现有技术中,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应用最广泛的回收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分离技术、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等。然而尽管这些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基本上能够达到预期处理的排放标准,然而,现有技术回收电子垃圾的方法仍存在处理过程能耗高、电子废弃物中的贵金属回收程度低的问题。
因此,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回收程度高的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已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微波回收电子垃圾中的金属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燃烧后生成气体会对排放造成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回收电子垃圾中的金属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金属腔体、隔热层、隔火层、吸波层、内腔、微波源、进气口和出气口;
其中,所述进气口处设置第一阀门和气泵;所述出气口处设置第二阀门;所述金属腔体内壁与所述隔热层连接,所述隔热层还与所述隔火层的一侧连接;所述隔火层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吸波层;所述内腔的顶部不设置所述吸波层;所述微波源设置在所述金属腔体的外层顶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金属腔体的相对面,并于所述内腔连通。
可选的,所述进气口包括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均设置第一阀门和气泵。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通入空气,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通入氮气;或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通入所述氮气,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通入所述空气。
可选的,所述吸波层为微波吸收体。
可选的,所述微波吸收体包括碳化硅或石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微波回收电子垃圾中的金属的装置,涉及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领域,装置包括:金属腔体、隔热层、隔火层、吸波层、内腔、微波源、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进气口处设置第一阀门和气泵;所述出气口处设置第二阀门;所述金属腔体内壁与所述隔热层连接,所述隔热层还与所述隔火层的一侧连接;所述隔火层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吸波层;所述内腔的顶部不设置所述吸波层;所述微波源设置在所述金属腔体的外层顶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金属腔体的相对面,并于所述内腔连通。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基于微波热解电子垃圾至熔融态,进而在腔体内冷却,使得金属脱离基板,该装置可用于提取废旧电路板与电子器件中的金属,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在电子垃圾回收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青朗万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青朗万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655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暴风雪式分子筛装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五指刮擦负荷加载试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