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MBR膜的污水处理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58632.7 | 申请日: | 2021-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3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长;黄文浩;林树荣;贾秋东;余丹;陈壮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构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成龙 |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br 污水处理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MBR膜的污水处理池,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底壁沿所述池体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厌氧池以及兼氧池,所述兼氧池的输出端连通有MBR膜池,其中,所述MBR膜池内设置有MBR生物膜,所述MBR生物膜连通所述池体的输出端,所述厌氧池上设置有与所述兼氧池相连通的第一溢流管,所述兼氧池上设置有与所述MBR膜池相连通的第二溢管。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MBR膜的污水处理池,能够通过MBR膜对污水处理池中的游离细菌和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截留,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池中生化反应的浓度,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池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MBR膜的污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在传统污水生物处理中,污水先后经过无氧水解以及有氧水解进行无害处理,上述步骤分别在厌氧池以及兼氧池中完成,在厌氧池中含有厌氧菌,在兼氧池中含有兼氧菌,厌氧菌以及兼氧菌能够对污水进行硝化反应,从而使污水分解为大分子有机物。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传统污水处理池时,厌氧池以及兼氧池的反应速度受到厌氧菌以及兼氧菌的浓度影响,但是在污水处理完毕后排出时,污水中的有益菌也随污水排出,使得污水的有益菌浓度下降,从而使污水分解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给污水处理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池中泥水分离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MBR膜的污水处理池,能够通过MBR膜对污水处理池中的游离细菌和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截留,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池中生化反应的浓度,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池的处理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MBR膜的污水处理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MBR膜的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底壁沿所述池体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厌氧池以及兼氧池,所述兼氧池的输出端连通有MBR膜池,其中,所述MBR膜池内设置有MBR生物膜,所述MBR生物膜连通所述池体的输出端,所述厌氧池上设置有与所述兼氧池相连通的第一溢流管,所述兼氧池上设置有与所述MBR膜池相连通的第二溢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水依次通过厌氧池、第一溢流管、兼氧池、第二溢流管以及MBR膜池时,能够依次对污水进行无氧水解、有氧水解以及MBR膜过滤,使得水解的有益菌以及大分子有机物保留在池体,提高了池体内有益菌以及其他有机物的浓度,提高了污水的处理速率,减少了污泥的产生。
优选的,所述兼氧池内设置有第一回流泵,所述第一回流泵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厌氧池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回流泵能够将兼氧池内尚未无氧水解完成的污水重新送回厌氧池进行无氧水解,提高污水的分解效果。
优选的,所述MBR膜池内设置有第二回流泵,所述第二回流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兼氧池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回流泵能够将MBR膜池内未有氧水解完成的污水重新送回兼氧池内进行有氧水解,提高污水的分解效果。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兼氧池内均设置有ORP传感器,所述池体设置有与所述ORP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一回流泵与所述第二回流泵均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ORP传感器检测到厌氧池或兼氧池内的氧化还原电位值异常时,能够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回流泵以及第二回流泵对厌氧池或兼氧池内的氧化还原电位值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兼氧池内设置有微孔曝气器,所述微孔曝气器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曝气管道,所述曝气管道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MBR膜池,所述曝气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有曝气风机,其中,所述微孔曝气器与所述曝气风机均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构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构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58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主轴加工机床
- 下一篇:一种卡爪驱动机构及卡盘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