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尾机进料用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58032.0 | 申请日: | 2021-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0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任凌锋;郭万雨;曾德祝;盛敏军;费尔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琦成化妆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7/14 | 分类号: | B65B7/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尾机 进料 辅助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灌装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封尾机进料用辅助装置,其包括工作台和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圆形转盘机构,所述圆形转盘机构旁设有自动送料组件,自动送料组件靠近圆形转盘机构一端设置有将软管带入圆形转盘机构内的上管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送料组件靠近圆形转盘机构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设置有便于软管依次进入圆形转盘机构的挡板,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调节挡板与自动送料组件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所述自动送料组件位于支架靠近圆形转盘机构一侧设置有对软管再次挤压限位的限位组件。本申请中挡板与送料组件之间的仅供一个软管通过,具有减少软管在圆形转盘机构上料处堆积,提高对软管封尾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灌装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封尾机进料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软管包装用品随处可见。这类软管包装用品往往是通过灌装封尾机进行生产,灌装封尾机会对软管依次进行对标、注料、尾部加热、封尾及切尾等一系列处理,最终制作出合格的软管包装用品,有效地实现了软管包装用品的自动化生产。
公告号为CN102633009A的中国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包括由主驱动电机带动旋转的圆形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转盘机构旁设有自动送料组件,在自动送料组件后设有上管基座,在上管基座后面设有检测装置,而在检测装置后面设有灌装装置,在灌装装置后面设有剔管装置,在剔管装置后面设有加热装置,同时在加热装置后面设有夹紧装置,在夹紧装置后面设有切尾装置,在切尾装置后设有自动下管装置,以上所述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圆形转盘机构的周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自动送料组件上堆积有许多待封尾的软管,软管在传送至圆形转盘机构的过程中,软管在圆形转盘机构进料处大量堆积造成堵塞,导致无法顺利进料的问题发生,从而降低了对软管的封尾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对软管的封尾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封尾机进料用辅助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封尾机进料用辅助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封尾机进料用辅助装置,包括工作台和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圆形转盘机构,所述圆形转盘机构旁设有自动送料组件,自动送料组件靠近圆形转盘机构一端设置有将软管带入圆形转盘机构内的上管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送料组件靠近圆形转盘机构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设置有便于软管依次进入圆形转盘机构的挡板,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调节挡板与自动送料组件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所述自动送料组件位于支架靠近圆形转盘机构一侧设置有对软管再次挤压限位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尾机工作前,依据软管的尺寸,使用调节组件调节挡板与自动送料组件的距离,使得挡板与自动送料组件之间仅供一个软管通过。封尾机工作时,自动送料组件上的软管在传送至圆形转盘机构的过程中,软管通过挡板与自动送料组件之间的间隙,且挡板与软管的管壁抵接后,限位组件再次挤压自动送料组件上的软管管壁,从而对软管传送的速度进行限定,使得上管基座依次将软管传送至圆形转盘机构中,减少软管在圆形转盘机构进料处大量堆积造成堵塞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对软管的封尾效率。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架上的转轮和设置在挡板上的卡壳,所述转轮上设置有将卡壳在转轮上转动的转动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驱动转轮转动的驱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挡板与自动送料组件的距离时,打开驱动部,驱动部驱动转轮在支架上转动,卡壳随转动部在转轮上转动,从而挡板随卡壳在转轮上转动,从而调节挡板在自动送料组件的距离和倾斜角度,提高挡板对不同尺寸软管抵接的适用性。
优选的,所述卡壳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转动部是固定设置在转轮上且贯穿滑槽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将卡壳与转轮锁定的锁定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琦成化妆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琦成化妆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58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