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风速仪的支撑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53296.7 | 申请日: | 2021-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3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黄潇楠;杜鑫;顾敏辉;沈丽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一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P1/00 | 分类号: | G01P1/00;G01P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潘园公***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风速仪 支撑架 | ||
1.一种便携式风速仪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底面固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底面安装有支架(3),连接座(1)顶面开设有连接槽(11),所述连接槽(11)内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通过所述连接槽(11)与所述连接座(1)相配合,所述连接杆(12)远离所述连接槽(11)槽底一端的端面固接有风速探头(13),所述连接座(1)顶面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杆(12)的夹持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风速仪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11)侧壁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与所述连接座(1)顶面连通,所述连接杆(12)周面固接有与所述卡槽(14)相互配合的卡块(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风速仪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4)包括夹持杆(41),所述夹持杆(41)有两个,两个夹持杆(41)分别位于连接杆(12)的两侧,所述连接杆(12)周面开设有与所述两个夹持杆(41)相互配合的环形槽(122),所述连接座(1)顶面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持杆(41)夹紧连接杆(12)的传动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风速仪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5)包括传动杆(51),所述传动杆(51)有两个,两个传动杆(51)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夹持杆(41)上,两个所述传动杆(51)远离所述夹持杆(41)的一端相铰接,且铰接处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1)的顶面,两个传动杆(51)远离所述夹持杆(41)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杆(51)运动的驱动机构(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风速仪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复位杆(61)和螺纹杆(62),所述复位杆(61)有两个,两个所述复位杆(61)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传动杆(51)远离所述夹持杆(41)的一端,所述复位杆(61)远离所述传动杆(51)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轴(611),所述转动轴(611)轴线与所述连接座(1)顶面垂直,所述螺纹杆(62)穿设于两个所述转动轴(611)上,且与两个所述转动轴(611)螺纹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风速仪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支撑腿(31)和导向杆(32),所述支撑腿(31)有三个,三个所述支撑腿(31)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板(2)的底面,三个所述支撑腿(31)沿所述支撑板(2)一周均匀设置;所述导向杆(32)一端的端面垂直固接于所述支撑板(2)的底面,所述导向杆(32)上套设有滑环(321),所述滑环(321)外壁铰接有连杆(322),所述连杆(322)个数与所述支撑腿(31)个数一致,每个所述连杆(322)远离所述滑环(321)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每个所述支撑腿(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风速仪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31)包括套杆(311)和滑杆(312),所述套杆(311)铰接于所述支撑板(2)底面,所述滑杆(312)滑动连接于所述套杆(311)内,所述滑杆(312)远离所述支撑板(2)的一端伸出所述套杆(311)外,所述套杆(311)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滑杆(312)的定位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风速仪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7)包括螺丝旋钮(71),所述螺丝旋钮(71)螺纹连接于所述套杆(311),且端部抵接于所述滑杆(3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一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一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532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装配效率的吸顶照明灯
- 下一篇: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