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地雨水收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42699.1 | 申请日: | 202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6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景泉;陈同滨;李静威;王琳峰;刘畅;徐元卿;张婕;颜冬;周晔;吴南伟;任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3/04;E03F5/10;E04D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安志娇 |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地 雨水 收集 系统 | ||
一种绿地雨水收集系统,属于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排水沟,设置在土壤层内,且所述排水沟设有与土壤层相连通的透水结构;集水坑,与所述排水沟相连。本实用新型在土壤层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设有与土壤层相连通的透水结构,当土壤层中的水含量过高时,水体由于压力产生的虹吸效应会通过透水结构进入到排水沟中,然后被收集至集水坑内,从而降低土壤层中的水含量,避免土壤中的植物根系或微生物腐烂,从而导致绿地被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地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收集系统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水、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雨水,能够对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
目前对于绿地区域、特别是起到城市绿化作用的小微绿地区域的雨水并无针对性的收集系统,均是通过土壤自身对雨水进行存储而无法排出,但是土壤自身的存储能力有限,当降雨量较大而土壤中的水体无法排出时,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含量过高,造成土壤中的植物根系或微生物腐烂,从而导致绿地被破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绿地区域通过土壤自身对雨水进行存储而无法排出,当土壤中的水含量过高时绿地会产生破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绿地雨水收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
排水沟,设置在土壤层内,且所述排水沟设有与土壤层相连通的透水结构;
集水坑,与所述排水沟相连。
可选地,所述透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沟上的微孔。
可选地,所述透水结构包括:围成所述排水沟的透水外壳。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排水管,其入水口位于所述排水沟内,其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坑内,且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入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出水口上方。
可选地,还包括:
疏水层,与所述土壤层对应设置以将所述土壤层围成一个隔水腔。
可选地,所述隔水腔内还设有透气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集水坑。
可选地,所述疏水层设置在所述土壤层下方;所述疏水层与所述土壤层之间还设有过滤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入水口位于第二排水管的出水口上方。
可选地,所述疏水层与所述土壤层形成的整体结构嵌入硬化地面内,所述集水坑嵌入硬化地面内。
可选地,所述排水沟连通建筑雨水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排水沟,设置在土壤层内,且所述排水沟设有与土壤层相连通的透水结构;集水坑,与所述排水沟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土壤层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设有与土壤层相连通的透水结构,当土壤层中的水含量过高时,土壤层和排水沟之间产生压力差。通过上述压力差进而产生的虹吸效应会使水通过透水结构进入到排水沟中,然后被收集至集水坑内,从而降低土壤层中的水含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土壤自身对雨水进行存储而无法排出,导致土壤中的水含量过高,造成土壤中的植物根系或微生物腐烂,从而导致绿地被破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透水结构的排水沟将水体排入到集水坑内,有效降低土壤中的水含量,避免因土壤中的腐烂现象导致绿地被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426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风扇的快捷装配连接头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实心轻钢复合墙体灌浆设备





